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
登陆  注册  发表文章   
五略文学QQ群:518532181
帮助
首页
近体诗
词赋
古风
长篇
社团
诗赛
自由体
散文
知识
网校
官网
|  
  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 知识 正文
  《道德经》浅释上
 
0 加入收藏
 
 
刀心( 秀才 2778浏览  2021-09-15  

北京商书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精益生产咨询,人力资源咨询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释:
道可道,非常道
大家都懂的说的道理,就不是真常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
大家都知道的名字,就不是那绝对永恒的名字,绝对永恒的东西,是谁也不知道的。

无名
永恒之道,它的名字一般人是不懂的,因为不懂,所以叫做无名。

无名,天地之始
天地,是那个我不懂得叫它什么名字的东西生出来的。

有名,万物之母
有名指前面的“天地”,万物都是天地化生出来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没有特别的执着,以很清净的心态来观察,自然万物的种种微妙现象。

常有欲,以观其徼 
有目标有方向性的去认识某一范围的事情。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这两者都是我们的清净心观察事物的状态,都是我们大脑的工作模式。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意和无意结合起来使用,就能够发现或者感悟到种种玄妙的现象。
 
 
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释: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天下都觉得这种现象是好的,接下来就有人来说它的坏话了。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都觉得它这个是很好的,就有人来说它不好。

“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一出名了,诽谤就跟着来了,人家都觉得好了,嫉妒也跟着来了,所以我们不要执着功德相,否则就会招来很多诽谤和非议。
 
第三章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释:
老子他本身就是“尚贤”,现在反过来叫大家“不尚贤、使民不争”,联系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也就是,天下那些美好的事情,当影响力比较大的时候,就开始有人嫉妒他,诽谤他。
因此我们最好不要急功近利,要脚踏实地,不要沽名钓誉,一定要以实际的贡献去赢得天下人的赞叹和敬仰,那才是最稳妥的。

 
第四章
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释:
老子的世界观,为人处世,一定要懂得审时度势,不要太过张扬,锋芒必露。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道看起来有点虚无飘渺,但是大道产生的作用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穷无尽。

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很深邃,就似乎是万事万物的宗祖,源头。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道的特点,它是不会锋芒必露,它不会轰轰烈烈,它在光明的一面也有道的存在,在黑暗的一方也有道的存在。

湛兮,似或存
道的形像是那么的虚无飘渺,但是它似乎是真的是存在,真的是若有若无。

吾不知谁之子
我不知道“道”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

象帝之先
好像大道比传说中的上帝先有。


 第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o2)龠(yue4)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释:
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天地没有执着于仁慈,圣人也没有执着仁慈。

刍狗
祭祀用品

为刍狗
一视同仁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橐,风箱,龠,笛子之类的乐器。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虚,就是说你不理他,他形同虚设。
不屈,就是没什么改变。
你不去理他,可能这些事物就是那个样子,没什么改变,如果你去动它,去搞它,它可能就会产生变化。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万事万物,天地之间的一切事情就好像风箱和乐器差不多,你不动它,它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你去搞它,它可能哗啦啦就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多言数穷
说很多话,想很多办法。

不如守中
中就是最客观,最佳的时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做事情,你不能一厢情愿地去拔苗助长,一定要看准时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你不动它,他可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你一动它,可能引起一系列的效应。我们做事不要拔苗助长,一定要看准时机,以最合适的方法去做。


第六章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释:

深山峡谷,这个谷有一点幽深的意思,也就是非常深、非常玄的意思。

谷神
指元神,也就是我们最清净的心态。

谷神不死
谷神不是一种绝对的定,而是它超越了动静,相当于佛家的究竟涅槃。


非常玄妙,很难以言语来形容。


泛指雌性的动物,也就是她有生化的能力,会生出其他的东西。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它是一种玄妙的会产生万物的一个最终极的东西。


一个通道,一个关卡。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天地最初就是从这个无极的状态,也就是谷神这个微妙处慢慢形成的。

绵绵若存
若有若无的,但是他还是存在的。

用之不勤
“勤”,他不是一厢情愿地去做,他还是不紧不慢的,想紧也紧不来,想慢也慢不来。要遵循客观规律。

“用之不勤”就是说这个“绵绵若存”的现象,世间万物的变化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而不是突然间爆发出来,或者突然间就会消失,它有其各自的变化规律。
 

第七章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释:
一滴水,如何永远不干涸?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滴水扔到大海,和无穷的水成为一个整体。

天长地久
天地为什么能永恒?它是和整个宇宙和谐统一的。它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这个大集体和谐共处。

以无私而成其私
为人处世,一个人,如果你能够和社会融为一个整体,能够为社会做贡献,天下人一定喜欢你,赞叹你,你不用谋取私利,自然会得到社会的承认,乃至自然而然获得荣誉和物质。

 
第八章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释:
上善若水
最好的行为标准,就像水一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润物细无声,做好事不求回报,没有执着种种的名利,是发自内心地去做好事。

处众人之所恶
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别人不愿意处的位置,他们就默默无闻地去做。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居善地
我们为人处世我们要以至善为根据,这个地是根据的意思。

心善渊
我们为人处世以至善为出发点,我们这个善就是大善,就像深渊一样不可测。

与善仁
对别人,都是以最仁慈的心。

言善信
我们说话讲信用。有信誉,是最高的标准。这个善就是最好的。

政善治
政就是管理上以最佳的方案去治理。

事善能
做事,都是要以最佳的方法去做。

动善时
做什么事情要选择最佳的时机。


不恰当的,超过的,过分的。


方法上太过,或者是不及。

夫惟不争、故无尤
做事不要太过,或不及,因此什么事情都做的最好,就没有过错了。
 
第九章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释:

就是保持,就是得到。


就是增长。

持而盈之
得到了什么东西,之后你的欲望不断地膨胀,这个是很危险的。


停止的意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做什么事情,必须把握一个恰当的度数,恰到好处,不要失去平衡。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很锋利的东西磨得很薄,很容易搞坏,不能永远保持那么锋利。
为人处世不要太过锋芒毕露、盛气凌人,否则就会招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财富,不一定能够长久的拥有。
有一些人会用种种的手段,来榨取你或者偷取你。
财富太多太露馅,也会引来一些不良的后效应,所以劝我们不要太贪心。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你很有钱很有势,千万不要骄傲,否则会惹来很多麻烦,劝我们要谦虚谨慎。


如意、满意。

身退
不要执着功德相,不要太贪着功名利禄。

功成身退
事情做好了,不要执着功德相。

天之道
天是大自然的意思。大道之理。


第十章
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释: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生就是生长,畜就是培养,“生畜之”,就是培养它。
他们会爱护一切,会帮助一切,然而他们没有以私心妄想去想占有什么。

为而不恃
恃,就是借助
不会因为做了什么事情而骄傲。

长而不宰
帮助它们成长但是没有那种控制欲,没有想去占有它,“宰”这里是主宰、控制。

是谓玄德
是,就是这样,谓,就是认为、称为,玄,就是很玄妙。德,就是得道的意思。
是谓玄德,也就是说这种心态就是至高无上的那个“道”的境界。


是身体、肉体。


是先天之气。


是属于精神状态的。

载营魄
就是精气神,就是身心。


载营魄、抱一
就是形与神俱,也就是精神和肉体良好地结合在一起。

能无离乎
就是平时要精神饱满,不要老是神不守舍、心猿意马。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就是我们身心状态要回复到婴儿那样自然的状态。


是属于缺点或者是其他不对的东西。

玄览
玄见,古怪的、自以为很独特的见解,这些要去掉它,不要使你的心造成干扰。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就是你能不能将这些东西给去掉,不要受它们影响。

无为
就是无妄为的意思,要以最客观的心态来学习和做事。

治国
是属于要规定种种的法律法规。

爱民
是深入群众,关心百姓。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就是以最客观、最正确的方法去做爱国、爱民和治国这些事情,不要带着自己的妄想、自己的偏见或者是习惯,一定要实事求是。

天门开阖
就是一切自然规律,你可以理解成一切自然现象的变化。


雄雌,跟随、遵循的意思。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就是做什么事情,要完全遵照客观规律去办,不要有个人的一些妄想。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四达
四通八达,也泛指一切的现象你都明白了。

能无知乎
就是用你的习惯性去判断事物会犯很大的错误的。

你不要带着成见去观察。

无知
就是不要带着成见,实事求是。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去掉我们的习惯性和执着,以最清净的心态去实事求是,然后按客观规律去办事。如果你们做到这样了,那就是达到了认识世界的最圆满的状态,也就是“玄德”。
 

第十一章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释:
你做个车轮,就要想这个车轮要怎么做才能够好用;你要做一个陶器,这个陶器你的目的,做这个陶器要用来干什么;要造个房间,这个房间要来怎么用?
就是说,做事要明确目的,然后要围绕着实现你的目的而去利用种种可以利用的条件。
 
第十二章: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释义:

就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五色、令人目盲
颜色太多,会看到人眼花缭乱。

五音、令人耳聋
声音太多太吵闹了,会搞到这个耳朵都没办法分辨。

爽,对各种味道感觉不灵敏。

五味、令人口爽
味道太多种了,讲不出哪种好吃。

驰骋
就是骑着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引申太过放荡,疯疯癫癫地在外面吃喝玩乐。

畋猎
是到野外去打猎。

令人心发狂
使我们的心躁动不安,没办法静下来。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所以说人太过贪玩,会使你的心狂乱,失去正知正见。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那些稀奇贵重的东西,就会吸引别人想去不择手段,想去谋取。

为腹
就是填饱肚子。

不为目
就是没有太多地去追求那些声色货利,去贪玩,去特别地执着精神上的享受的那些高标准的生活模式。

去彼取此
就是我们一定要立足于现实,不要太过分地所谓的奢侈。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是以圣贤之人为了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了使我们行为端正,所以他往往生活都比较实在、朴素,只是注重正常的生活起居。
 

第十三章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释:
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态。宠也会惊,使你的心产生波动,有点猜疑、提心吊胆。辱也会使(产生)我们种种(猜疑)。


就是指不仅身体,在精神上,或者是社会地位、社会名誉等。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如果将你的利益、你的名利、你的得失,与天下共荣辱。那么你就宠也不惊,辱也不惊,就将自己的利益和大众的利益紧密联系一起的时候,你就没有“大患”了。
因为我的行为都是符合社会的要求,都是为社会谋利益,而得到自己合理的利益。

故贵以身寄天下
就是将自己的利益和社会大众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你就没有宠辱若惊了,也没有个人的名利得失的忧患了。

 
第十四章
原文: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释:
道纪
道的规律。


就是颜色。


声音。


是微小、微细。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就是不要看到了什么就引发你喜欢和讨厌。听也是这样,不要因为听了这你的心喜欢,那个讨厌。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那些该我得的,该我争取的,争取得到也很好,争取之后得不到也就算了,不要那么执着。

老子这段重点就是讲一个认识事物的心态。也就是实事求是地去认识事物。
得之勿喜,失之勿悲。能保持这心态,你就能够与“大道”融通,就掌握了合道的规律。
 
第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释: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从前那些有道之士,他们的智慧是高深莫测,对万事万物无所不通。

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他们太高深莫测了,我们对他们的观察,确实很难看得清楚。所以勉强来描绘一下。

豫兮若冬涉川
冬天过河,如履薄冰,走一步要站稳一步,小心谨慎。就说有道之士做事谨慎,他们会冷静观察,仔细计划。

犹兮若畏四邻
所以说他做什么事情,他会很认真地考虑周边的情况。一步搞错了,整局都乱了。

俨兮其若客
举止还是很谨慎的,好像去做客。做客一定要尊敬主人,客随主便,千万不要喧宾夺主。

涣兮其若凌释
你要很自然,虽然循规蹈矩,但是也要从容自然,如冰融化成水一样,没有那个很拘泥、很执着的现象。

敦兮其若朴
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要做到实实在在,不要装腔作势。

旷兮其若谷
也就是要有一种心胸开阔的那种气度。

混兮其若浊 
就是和周边的环境,周边的一切人能够打成一片,不会那么孤立,不会那么另类。

澹兮其若海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的流露,不管是热情还是严肃,但是这一切都不会使他失去内心安稳、安详那种宽广气度。

飂兮若无止 
就是他需要表现的时候。他浑然一体,没有什么障碍,自然,潇潇洒洒。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就是什么情况下他需要由动而静?什么情况下他需要由静而动?
该动时他会慢慢地动,该静时他会慢慢地静,也就是不会搞错方向。

保此道者,不欲盈 
就是悟道的人,他不会自满,不会对某些欲望过度地执着。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遵守大道规律的人,不会自满。因此,他常常还能够发现新的空间,创造新的成就。

自古以来,那些有道之士,他们高深莫测,智慧无边。他们的行为都很谨慎,但又不拘泥。他们善于发现新的天地,不会自满。

 
第十六章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释:
老子世界观,就是万物和自己不二。


就是虚无。


就是极点。


就是达到、做到。

守静笃
就是我们们心态,要很专心又要很安静,又很至诚。

复命归根
就是回到了无极的状态。

夫物芸芸
就是世间万事万物非常多,生罗万象。整体观。

没身不殆
要将自己和周边的一切,乃至整个世界融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那就没什么牵挂了。

 
第十七章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释:
太上
最高的为人处世的标志,一般是指领导者。

太上,不知有之
就是最高境界的领导者,是使下属不会觉得特别的畏惧,特别的压抑。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下属亲近而发自内心的赞美领导者。这多少有我相人相了。

其次,畏之 
其次是下属对领导者敬而畏之。

其次,侮之  
其次就是下属起了逆反心理了,要造反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就是领导者信用不好,所以大家对他疑神疑鬼。

悠兮,其贵言
就是说领导者要创造一个宽松的气氛,不要随便去指责、干预别人。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手下的人做事做得那么认真、负责、圆满,而且他们会觉得这是自己心甘情愿,自然而然去形成的一种风气。

这章是老子是告诉领导者要怎么做。要如何去调动大家积极性。
 
第十八章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释:
本章接上一章,讲“大道”渐渐地不存在了,出现的社会问题及应对之法。

仁义
就是按良心、将心比心,讲规矩、讲道理。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失去了,大家都不安分守己了,所以就需要发布一些规矩来管理。

智慧出,有大伪
就是发布各种规章制度后,要防止有人钻空子,弄虚作假。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六亲不和,有孝慈
家庭不和睦了,就要提倡仁慈,孝悌。

国家昏乱,有忠臣
就是国家有奸贼了,需要大家挺身而出去平这个叛乱。

这一章,严格来说是指这种种的提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老子的本意也并不是说这么做是没用的,而是告诉我们,在这种条件下只能这么做。
 

第十九章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释: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不要搞表面功夫,口头上说说,纸上写写是不足的。

故令有所属
就是必须使它落到实处,落到实处!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那些假的圣和假的智,假的仁,假的义,假的巧,假的利,都给去掉!真正圣贤,真正仁义,真正巧利的做法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去带好头,而不是嘴巴上在讲仁义,自己暗地里就在不仁不义。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就是非常朴和素,没有私心妄想。

绝学无忧
就是说你学问达到了最圆满,你就没有忧虑了。那最圆满的学问就是跟大道相合,也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没有带有主观的成见。

 
第二十章
原文: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释: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也就是说你客气的回答,和不耐烦的答应其实都是答应,有区别吗?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对于一件事情你去赞美,或者是你去诽谤,有区别吗?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修道的人要懂得入乡随俗,懂得人情世故,大家都避忌的事情,你也要避这个忌,避这个讳。

荒兮,其未央哉
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你宁可唯,不要阿,你宁可美,不要恶。自古以来,许多人都在计较这个事情,所以你们要注意。

如享太牢
就好像要去赴宴一样。

如春登台
春天去外边春游,登到高处,眺望远方。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就是整天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像参加大宴会,像去外边旅游,这个人的心就安静不下来。

我独泊兮,其未兆
不必要的交往,我就不怎么喜欢,能回避就回避,我就没有这方面的兴趣。

婴儿之未孩
那就是一种婴儿般安祥的状态。

傫傫兮
就是好像我们人很疲倦了。

若无所归
就好像游子还没有找到家一样,一种淡淡的忧愁。

傫傫兮,若无所归
就是一种自我的一种牵挂,自我的一种独自想自己的事情那种心态,对周边的其他都不感兴趣。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很多人都喜欢去外边玩耍,犹如去赴宴,去旅游,很开心。我就很安祥,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们是意犹未尽,我则怅然若失。

我愚人之心也哉
我的心啊,就跟那些傻乎乎的人一样,是那么的平静,对一切都不感兴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大家看起来是精神是那么好,很精明,我则像头晕一样,看起来有点傻乎乎。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察察,就是非常精明,什么事情大事小事无论什么事,甚至都吹毛求疵,个个都是斤斤计较。

察察
看了再看,注意了再注意。

我独闷闷
这个闷闷就是闷闷不乐,当我们心情不好,闷闷不乐的时候,就好像对周边的一切就不怎么太过去关注。


人家个个都那么精明,个个都那么会算计,只有我就好像心情不好一样,对别的事情都没有太大的去注意。

澹兮,其若海
其实我的心犹如大海般波澜荡漾,宽广和宁静。

飂兮,若无止
就犹如清风吹拂,那么的潇洒,那么的逍遥自在。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大家都是自以为是,有恃无恐,我就觉得我自己顽劣且低微。

食母
“无名,天地之母。”吃老本。意指依道而行。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跟别人只有一个不同,我会依道而行。


第二十一章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释: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真正合乎大道的那些德行,要怎么来描述呢,描绘呢?就是一切都合乎大道之理。

接下来告诉我们,大德的一切体现、一切行为、一切表现,都是合乎大道之理。

道之为物
大道是怎么样的?

惟恍惟惚
是非空非有的意思。要说没有,它确实是存在的,要说它存在,也没有个东西让你能够抓得到,摸得到。


有些抽象,但是有时候也觉得还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非常的精妙。

其中有信
也就是说使你的心灵产生某一种感触,某一种信息,古人说,感而遂通。


恍兮惚兮
也就是你感受到跟万物能够融为一体,然后从跟万物融为一体的这种境界里边,来观察万事万物的生长变化的现象。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象,物,精,信,就是说它是物质吧,也有点不像,要说它没有吗,又有某一种信息的存在,真的叫做玄妙。这几句就是形容道。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很多人都知道大道之名。我们认识种种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都是借助与道相应的状态来认识的。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我为什么能够知道万事万物的生长、变化的这个道理呢?我就是因为与道相应了,达到了炼虚合道。

 
第二十二章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释:
二十二章告诉我们:事物是怎么地发展变化。

曲则全
退一步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乱大谋。

枉则直
人,有时候受点冤枉,当场就爆发,可能会惹出更大的麻烦。等到有一天有机会了,你就可以将这个冤枉给搞清楚,也就是得以伸直。

洼则盈
有水的时候一定会充满那个地方,所以你放低位置了,往往就能容纳很多东西。

敝则新
东西旧了,就换新的。即发现有那些落后的、那些过时的、陈旧的,要善于发现,才有可能会革新。

少则得
就是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有很多短处,你才会去提高,才会有进步。

多则惑
就是你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你真的是理不出一个主流的方向,就会迷惑。

抱一
其实就是整体观,整体观。

抱一为天下式
圣贤都是以整体观来展示给世人看。

不自见,故明
就是不自吹自擂,那些人就是高明的人。

不自是,故彰
不用急功近利,自以为是,等到有一天大家都知道了,那个时候反而是有很大的影响。

不自伐,故有功
不要自己给自己抹金,不要自我邀功。功劳才会被称颂。

不自矜,故长
不要骄傲,要谦虚谨慎。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你要努力去做,但是不要老是去计较你的得和失,你只要去做了,时间长了,大家都会认可你的。

曲则全者
也就是说你在这个大整体里边,你需要扮演什么角色才是最佳的方案,你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去调整。

诚全而归之
这句话确实将大道之理全部包括在里边。

 
第二十三章
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释:
希言自然
也就是说不要整天说废话,那才是符合自然之理。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狂风不可能刮半天,暴雨不可能连续一整天。比喻那些嫉妒你的人,总有会说累的时候。所以你只要重视做实事就好了。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天地还没办法维持长久的暴风和骤雨。别人争到一定程度都自讨没趣,自然就会停息。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崇尚大道的人,他会处处依道而行。“德”者就是君子行为端正,在各种场合循规蹈矩。“失”者就是那些品德不好的人,他到哪里去都会做出不如理不如法的行为。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这个就是物以类聚的道理。崇尚大道的人就喜欢那些崇尚大道的人,行为端正的人就喜欢那些行为端正的人,歪门邪道的人往往也是和那些歪门邪道的人混在一起。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一个人信誉不好,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第二十四章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释: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起脚尖站不稳又站不久。脚步迈得太大了,走得不舒服,也走得不长久。

自见者不明
太过自我表现的人,其实是不明智的。

自是者不彰 
你自以为是,别人就会打压你,反驳你,你反而失去了最客观的赞扬。

自伐者无功
你自我吹嘘,大家反而会否认你。功劳,越讨越没有。

自矜者不长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余食
这里是指吃剩下的食物。

赘形
是说那些多余的东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所以上边所举的六种情况,从大道的角度来说那些都是没有价值的,都是画蛇添足的做法。

物或恶之
这些都是不受欢迎的,都是没有价值的东西。

故有道者不处
真正有道之士,明白大道之理的人,他们是不会这么做的。

 
第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释:
有物混成
那个东西好像不是单纯的一种,好像有很多种混在一起。即“道生一”的那个“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这个混合的东西,是比天地的形成还要早。

寂兮寥兮
形容这个有物混成是那么的深邃、那么的幽静,一般人是感受不到的。

独立而不改
就是大道,这个“有物混成”,它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周行而不殆
就是永远是生生不息,流通变化的。

可以为天地母
所以这个“有物混成”充塞天地,包裹生罗万象。所以形容为母亲。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这个有物混成叫什么名字?我就给它找一个字,叫做“道”。“有物混成”在天地之间,它是最大了,所以我就给它名字叫它做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我为什么叫它大啊?因为它是不断地扩展,无穷无尽地扩展,扩展到非常遥远非常遥远,遥远到可以说是天地的极处。我为什么说它远到极处?因为我感受它又回荡回来了。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道”、“天”、“地”、“人”都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就说我们不要小看自己,虽然这个大自然里边这四方面的因素都很厉害,不过“人”也是属于其中一员。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真正能够发挥我们的威力,那必须遵守客观规律。这客观规律是怎么的顺序呢?“人”要做事情,必须按照“地”的种种规律。“地”则受“天”的影响。“天”则受“道”的影响。那“道”呢?“道法自然”。“自然”就是整体观。无论你做什么事情,你都要有这个整体的观念。
你做事首先必须认识周围环境,大地种种的规律。

 
第二十六章
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释:
重为轻根
一切轻的东西是依附在重的那一方面,以重为根本,重能够固定轻的东西。

静为躁君
一个人动作很快,你还先必须有冷静的头脑,冷静的心态。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君子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己一言一行他都要管好自己,就犹如负责守护辎重的军士一样。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自己处于顺境里边,有很好的环境条件的地方也不敢放逸,不敢放纵。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无可奈何连“万乘”的大国王,都常常只顾个人的享乐而忽略了对天下的治理。

轻则失根
本来你要重天下而轻自身,天下是你的根本,你要希望你个人有长久的幸福生活,你必须要将天下治理好。

躁则失君
一个人太浮躁了,一个做事情不冷静了,那么你对大局就失去了掌控的能力。
 

第二十七章 
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释:
善行,无辙迹
那些善于行走的人是不会留下什么痕迹的。

善言,无瑕谪
善于说话的人会说到很圆满,人家不会觉得你说的哪里听得不顺耳。

善数,不用筹策
善于算术的人只用脑袋,不用竹签等工具。

善闭者不用关楗而不可开
能工巧匠善于做巧妙的机关,你看不出来,也不懂得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于捆绑东西的人,你甚至看不出来他怎么捆绑的。

以上都是在说有智慧的人有很多巧妙的方法。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圣人经常很巧妙的、用种种好办法去帮助别人。

故无弃人
人尽其才,也就是说在圣人眼里每一个人都有可用之处。

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就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在他心目中每一个人都有可用之处。

常善救物
常善用物,在圣人的眼里什么东西都有可用之处。

故无弃物
在圣人的眼里,没有一件东西是没用的废物。

是谓袭明
一切圣贤都是有这种智慧。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就是那些有聪明才智的人、有智慧的人,就是那些笨拙、没有智慧的人的老师。
这是老子告诫我们,如果某方面有欠缺,就要虚心地向那些智慧的人学习。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聪明才智的人,要帮助教导那些笨拙的人,这是显示你才华、价值的用武之地。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那些没本事的人不珍惜良师益友,不向别人学习,就碌碌无为;那么有才能的人不善于去帮助别人,才能就显示不出来。

虽智大迷
你很有智慧,但是在这个关节眼上你不懂得这么做,还是糊涂蛋一个。

是谓要妙
也就是说不会的人懂得向别人学习,迟早就会变得专业,聪明人善于发挥你的才能,你才有人生价值,这个道理其实就是人生很重要、很深奥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释:
常德
道所体现的,就是大德。

雄雌、白黑、荣辱。
雄雌就是你和别人的强项和弱项;白黑就可以说是优点和缺点,或者是外在的或里面的。荣就是荣耀,辱就是比较低位的。
老子告诉我们如何的去认识事物和认识自己、认识别人。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一个人如果能够明了自己和周边一切的强弱势力,学着天下的小溪流那种作用来调配强弱之间的关系,强的一方怎么去分化,弱的如何去扶持。那这个人的本事也差不多和常德不会离太远。

知其白,守其黑
看事物不仅仅看表面,更要注意其内在因素。不仅要知道别人的优缺点,对自己的优缺点也要谨慎。

为天下式
这种方法论是天下的绝对标准,每一个有智慧的人看事物或做事都是这样的。

常德不忒
忒就是违背,这就不会违背道的道理。

复归于无极
复归无极就是万物不二。彻底的、究竟的整体观念,认识事物、处理事务一定要这样,那就比常德不离的境界更深一层了。

知其荣,守其辱
在荣耀面前要保持低调、保持警惕。

天下谷
虚怀若谷,就是心胸宽广,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不离就是不会离开;不忒就比不离更靠近了,没有一点违背;常德乃足就是百分之百。

复归于朴
复归到最标准的合道的状态,与大道彻底不二,原原本本。


朴散则为器
器字就是器具,也就是有用的东西。
散就是发挥。
这个彻底的整体观的思想发挥起来无不中用,一切时、一切处都有真实的受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官就是做官,这里引申的意思就是管理、规范。
长是长辈,这里引申出来就是目标、方向。
圣人就是用这种整体观来规划事物、管理事物、判断方向。

故大制不割
最好的治理事情的方法就是整体观,不会割裂,不会孤立。
 

第二十九章
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hui1)。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释: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不得已是说要等到时机。
天下不是你想要搞就能够搞得到的,而是必须有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夺取天下或做事情就必须要等到众缘所合、众望所归的时候,就可以水到渠成。不可轻举妄动,不可能用强力去抢夺。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如果你主观地去做,那必然会失败。如果你一厢情愿去抢夺,也一定不能得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有大智慧的人,一切都是合乎客观、自然的现象而为之,则水到渠成。因为他没有妄为,到时机成熟才去做,因此他就不会失败,也不会不成功。

或行或随
行就是走,自己走。随就是跟在别人后面,人家走我也走。
也就是有主动自己去做的,有在后面观望别人的。

或觑或吹
觑是嘘声,嘘出的那个气是比较热的,吹就是吹出冷气,有冷嘲的,有热讽的。

或强或羸
有些人比较勇敢的、强悍的,有些人比较软弱的。

或载或隳
载就是安稳的,隳就是不安稳的,有些人比较稳重的,有些人没那么稳重的。

天下的人、物会有很多种属性或类型,非常复杂。有些人比较主观,有些人会相对客观一点,有些人比较冷静,有些人是比较冲动的,有些人是比较强悍的,有些人就是比较低调的,有些人地位高的,有些人地位低的,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有。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这三方面都是指极端的行为,甚是太冲动,或是太保守;奢是属于太高调;泰是指太轻敌,对事情的估计太过低。一个是行为上的极端,甚;一个是形象上的极端,奢;一个是思想上的极端,泰。
 

第三十章
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释:
以道佐人主者
就是以大道之理来帮助国王治理天下。

不以兵强天下
他们是不会用武力来强制地管天下的。

其事好还
以兵强天下往往容易招来人家的报复或反击。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军队所到的地方,一片荒凉。大战之后,肯定会满目凄凉,多的可能会很多年环境都不好。

善有果而已
就是做事情达到目的就可以了,不会小题大做,有智慧的人做事会适可而止。

不敢以取强
不会去争强好胜,不会仗势欺人、耀武扬威、穷兵黩武。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果就是战胜之后。
矜就是内心觉得很了不起。
伐就是自我夸奖。
骄就是骄傲。
矜属于自我表现,骄就有些挑衅性,伐就在中间,就是嘴巴说说。

果而不得已
胜仗也要付出代价,不得已才去打仗,胜利是没有什么值得高兴。

果而勿强
胜利之后不要耀武扬威。

物壮则老
所有的事情达到顶峰,接下来就开始要衰退了。如果一切都没有留一点后路、没有留一点实力,全部都表现出来了,也就是达到了最高顶点的体现。

是谓不道
就是不符合大道之理。

不道早已
不符合大道之理的事情都非常短暂。

做什么事情一定要保存实力,留下余地,不要凭强好胜,否则会自取灭亡。
 
第三十一章
原文: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释:
夫兵者,不祥之器
兵器都是不祥的东西。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有道者不喜欢炫耀武器、武力,而是以讲道理为主,军队、武器为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君子为人处世喜欢吉祥、安详。用兵打仗是凶煞的事情,打仗一定要有杀伤力、战斗力。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真正的君子不会崇尚杀人、崇尚战争,不得已而用之,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要充分发挥武器乃至军队的力量。

恬淡为上
打战时心态要心平气和。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打胜仗之后我们不要沾沾自喜,以杀人为快事,那就说明你很喜欢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如果穷兵黩武,到处耀武扬威,这种人是会失去民心的。
乐于杀人,到处都是耀武扬威,那是不能得民心的,志就是志同道合,不可得志于天下也就是不能得到天下的民心。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上将军就是主将,居正位,是右边,偏将军就居左。

言以丧礼处之
据说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这种排列方式,是做葬礼时候的仪式的一种做法。

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双方参战的将士,必须要以悲哀的心态去参战,不管是谁胜利了,都是一个悲哀的过程,所以要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原文: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释:
道常无名
就是大道永恒而没有名字。

朴虽小
能够复归于朴的圣贤,就没有觉得自己有超越别人的地方。

天下莫能臣
不要以为放到很低位就会被看不起,因为一切的行为都是圆满的,所以没有人能够超越你。

侯王若能守之
诸侯国王如果能够做到一切行为都跟大道相应,也就是复归于朴。

万物将自宾
就是万事万物都会自然而然的像宾客那样的服从你、尊敬你。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天地很和谐,自然就风调雨顺。

民莫之令而自均
老百姓不用特别命令他、特别去管制他,他们自然就很听话、很服从。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当初、最开始为什么要设立那些名字啊?都是有种种原因才设的。

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起名字使我们知道范围、知道方向、知道规范,因此就不会出现差错。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领略大道之理的人在天下为人处世,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就像川谷之水自然会流归大海,那么自然。

 
第三十三章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释:
知人者智
能够看清楚别人的种种性格、动机、目的,这种人就很有智慧。

自知者明
一个人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这种人就是聪明人。

胜人者有力
能够胜过别人就说明你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比他强。

自胜者强
能够挑战自己的极限,能够战胜自己的某一些缺点和执着,那你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富
知道满足的人,即使生活简朴,也没有欠缺。

强行者有志
就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要自强不息。


不失其所者久
从大道的角度,我们能够利益大众、利益社会、利益天下,这些事情就能够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
真正依道而行者,依道而行者往往就是利益社会利益人民利益天下的那些人,就算他已经死去了,还是永垂不朽,名垂千古。

 
第三十四章
原文:大道汜(si4)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释: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大道无处不在,会影响一切事情。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万物就是凭借大道而产生,但是它永远没有离开万物,也就是万物与大道是不二的。

功成而不有
大道产生了天地,但大道没有占有或控制万物,大道和万物是浑然一体。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从内到外大道都在护持着万物,而不占有,也就是不二,大道与万物不二。

常无欲,可名于小
没有特别的执着,彻底地与万物融为一体,是那样的玄妙微细,一般人不能觉察。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道是万物之主,但是道和万物是那么的融洽,那么的不二,没有一丝占有、管制的意思。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如果认为大了那还有个范围,它没有认为自己有多大范围,一切万事万物都和我大道不二,有多少?无穷无尽,这才是真正大的含义。
 

第三十五章
原文: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释:
执大象,天下往
如果掌握了大道之理,那天下都会向往着你、归顺于你。

往而不害,安平太
人家向往着你、跟随着你,你就不能损害他们,这样就能够永远保持安详、和平。

乐与饵,过客止
假如你能够更进一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好处,那么连本来不是很向往的、稍微经过都会被你吸引了。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道从我的口中讲述、描绘。非常淡薄,非常平淡,没有什么具体的味道可以来形容的。

视之不足见
它很微妙,用你的眼睛还是不能够看到的,太微妙了,太微细了。

听之不足闻
用耳朵也听不出来。

用之不足既
怎么用也不会达到穷尽的程度。

 
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xi1)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释: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准备想要将东西或事情给收敛起来,那就必须先打开、舒展好。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要消灭敌人,就必须先使他骄傲自大,骄傲了就会放松警惕,而后乘虚而入、攻其不备。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要撤掉一个不称职的人,先委以重任,出了差错你就有理由废掉他了。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这个东西你想要,你先给别人,别人都不要了,你再拿别人就没有异意。

是谓微明
对上面四大种类事情的洞察。

鱼不可脱于渊
鱼在深渊里,水是软的,它就跳不高。

柔弱胜刚强
认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能够控制它,就能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就是柔弱胜刚强的一种体现。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国家那些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方法、重要的设备,不能随便泄露出来。

 
第三十七章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释: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遵循大道之理的人不会妄为,因此做事成功率很高。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国王、大臣如果能够遵循大道的规律去做事情,万事万物将按照自己的客观规律去变化、发展。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如果某一些人有私心妄想,或者是事物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出现,应该怎么去处理呢?我就以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那种方法、心态,来化解这个欲。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只要你能找到最客观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欲望、或别人的贪欲,就能找到最客观、最公平的处理方案,一切的欲望、一切的私心妄想就会在真理面前被化解。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大家都没有私心妄想,那么局面一定是很平静的。


第三十八章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释: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就是德行圆满境界的人,心里其实没有对德的执着。做什么事情都像面对自己的事情一样,彻底的整体观,所以他们的一切言行都符合大道之标准。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对德的体证比较浅的人,对大道之理认识比较浅的人,他们很怕违反道德标准,所以他们做什么事情都很谨慎。
他们没办法和大道之理融为一体,还是有点教条主义地去做,有时候还会不符合标准,总是有一些疏漏、疏忽。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上德之人一切言行都是按最实际的情况、最客观条件的规范,所以他们做是势在必行。
他不仅仅无妄为,而且做完之后也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就,觉得就是需要自己这么去做的。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下德之人是以上德之人为榜样,也学他们的大公无私,但是毕竟他们的智慧水平还不够,所以他们做完事之后对过程、结果还比较执着。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最标准的仁慈的人是看到这个情况觉得应该去做,他就会认真去做。
做完之后没有执着功德相,助人为乐。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义就是讲义气,仁义。
最有义气的人看到一些事情觉得应该去做,他就会认真去做,做完之后他会想,你们对我这些行为不知会感觉怎么样?会牵挂后效应,有淡淡的功德相。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礼节比较圆满的人,往往会讲究礼尚往来,我对你好你有没有什么回应?如果没有就会不高兴了。

则攘臂而扔之
卷起衣袖,像要打架一样,意为指责、抗议。

故失道而后德
大家对大道之理没有了认识,以为大家都是孤立的,所以不得已而讲德行的规范进行补救。

失德而后仁
对德行的自我修养已经不认同了,只能谈做人要有良心、仁慈进行弥补。

失仁而后义
仁慈之心也没有了,只能讲做人的道义进行弥补。

失义而后礼
连义气、正义都不认同了,不得已讲礼尚往来。

夫礼者,忠信之薄
人们忠诚心也不好了,信用也不注重了,所以只能讲种种的规范制度,按合同办事。


而乱之首
忠信之薄是混乱的根源,人们不讲信用了,所以就会出现混乱,不守信用、信口开河、出尔反尔等等现象。

前识者,道之华
认识了前面所说的这些道理,那就掌握了大道的核心思想。

而愚之始
认识到万事万物的变化现象,因此才会认识到大智若愚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大丈夫为人处世注重厚道、诚实,不会去搞刻薄、虚伪。
尹喜啊,自古以来大丈夫都是这么做的,所以你也必须这样去做。

 
第三十九章
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释:
昔之得一者
过去那些得道之人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得道高人就明白这些道理,得一,我们说得道,那老子为什么不直接说得道呢?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就觉得很玄妙,很难理解,他用一字来概括,其实就是整体观。
天和谐统一就能够清明,天气就非常正常,非常好。
地和谐统一就能够安宁,不会有太多洪水、地震之类的灾难。
我们的精神如果很安详、很和谐,就会有智慧,心不会乱。
周边的环境和谐统一,有青草、绿树、流水,花香鸟语,山谷就显得生机盎然。
生态环境和谐统一,万物就能够生机勃勃。
侯王能够以和谐统一的思想来治理国家,天下就会太平。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如果天没有什么好办法维持其清明,那将会引发气候反常。

地无以宁,将恐废
大地没有什么条件使它安宁,那就会变成废墟。

神无以灵,将恐歇
如果我们的身心状态都是糊里糊涂,没有办法使我们心灵安静、安详,则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谷无以盈,将恐竭
如果山谷一片死气沉沉,泉水干枯,那这个山谷就会荒凉一片。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万物如果没办法正常的繁殖,慢慢的就死亡、灭亡。

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如果侯王没有好办法使天下保持太平,那迟早会倒台的。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没有打好下面的地基就不可能建楼房,没有这些低层的人也显不出你的高贵,这就是组成社会现象的形式,二者相互依存。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寡德之人,就是自谦说自己的品德不好。
不谷是指自谦说自己的胸怀不够宽广,跟孤、寡一起都是一种谦虚。

此非以贱为本邪
那些高贵的人都很谦虚,都是以贱为根本,不敢高高在上。

非乎
没错吧。

故至誉无誉
真正成就最高荣誉的人,往往是那些不执着于名誉的人,因为他的成就都是真实不虚的。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那些真正复归于朴的人,在大家的心目中无论是琭琭如玉,还是珞珞如石,都不会执着,永远会脚踏实地的做事情,因此才有可能成就至誉。
 

第四十章
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释: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的变化规律和世俗人的习惯、看法是相反的,道的作用是很微妙的,不是一般人能看的出来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若有若无的道生出天地,天地又衍生出万物。

(管理员一归审核通过)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归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网站和原作者所有,未经本站允许不可转载及复制,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评论
内容:  
图片:  
格式为.gif或.jpg或.jpeg,大小不超过300k。
登录系统   注册会员
 
首页
关于
站务
初学
帮助
榜单
楹联
 
鲁ICP备130267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