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
登陆  注册  发表文章   
五略文学QQ群:518532181
帮助
首页
近体诗
词赋
古风
长篇
社团
诗赛
自由体
散文
知识
网校
官网
|  
  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 知识 正文
  爱默生名篇:《论自助》
 
0 加入收藏
 
 
南晓( 贡生准 552浏览  2023-11-15  

北京商书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精益生产咨询,人力资源咨询
 
 

 
 



  导语: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

《论自助》是爱默生的经典名着,出自《爱默生随笔》。文中汇集了爱默生思想之精髓,名言警句迭出,处处发人深省、震撼人心。它倡导人们追求自我,鼓吹个性自由,自己主宰自己。……



爱默生《论自助》

最近,我幸运地遇上了几首别致的小诗,诗文来自一位颇有才学的画家,内容典雅脱俗,完全与那些俗套的诗歌不同。诗歌写了些什么我们暂且不论,因为诗文散发的灵魂和感情比内容重要得多,假如你的感情足够敏锐,就能够从一字一句中感受到作者诚挚的劝慰。

天才与庸人的不同便在于,他们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笃信自己心灵的发现一定适合世间的芸芸众生。如果你敢于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就会发现周围的人都和你有同样的体会。每个人对于心底的声音都不陌生,但我们依然崇拜弥尔顿、柏拉图和摩西,因为他们从来只发出自己心底的声音,绝不谣传从别人那里道听途说来的东西,即使“别人”是权威或者书籍。

我们要学会内观,即不要总是将获得真理的途径寄希望于哲人和诗歌,而是要向内观察自己,不要错过心中忽然出现的灵感,即使它只能发出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芒。很多人只会拾人牙慧,而完全放弃自己的所思所想,只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久,这些人会在优秀者的作品中猛然发现和自己曾经一样的想法,只是因为你没有坚持,此刻它变得那么近又那么远。

这就是文艺创作者们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收获。即使周围有再多的人支持某一种声音,你也不要忽略自己内心的声音,沉着冷静并且矢志不渝地坚守住自己的声音。这样,你就不会在别人大胆说出和你同样的想法,还获得极高赞誉时捶胸顿足,懊恼自己此刻要从别人那里学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想法。

在漫漫求索路上,某一个时刻我们都将顿悟到:

1、妒忌来源于你的愚昧和心胸狭窄;

2、一味效仿别人只会亲手终结自己的生命;

3、不论你的生活是精彩还是糟糕,那都是完完全全属于你的、生命的一部分;

4、世间有丰厚的资源,但如果你不在你的地盘上努力工作,即使一颗充饥的小米粒儿也不会自己蹦到你的碗里。

有很多奇妙的力量和技艺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除了自己,别人都无从得知,而且,更神奇的是,如果不从生活中开发自己的潜能,你也很难一睹她的芳容。有时候,你和周围的人一起见过同一个人,一起经历了同样的事,但这些事情成为你记忆难以抹去的烙印,而其他人却可能对此毫无感觉。发生这样的事情不是没缘由的,也许这就是注定好的——因为你心中对这样的美景有感受,阳光才照见了那些美景,你的眼睛才能望到它们。

可是我们都还不敢将自己完整地展现出来,有时甚至还为自己心中实际很圣洁的想法感到羞愧。我们应当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合情合理的,表达出来一定能引起不错的反响,你一定是上帝派来向人间传达旨意的使者,当然,如果你不够勇敢,上帝才不会选择你。用心并且全力地去耕耘,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喜悦和欣慰,假若你不这么做的话,好像你没被工作和劳动所束缚,而其实会被更沉重的不自由捆绑住——比如被聪明才智遗弃,被灵性的感觉疏远,生活中的创造没了,希冀自然也消失不见了。

相信自己,勇敢承担起上帝赐予你的职责和人生使命。从幼儿、孩子甚至动物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就能够发现那种与生俱来的自信。他们的心灵完美无缺,从不会将心中所想和外在言行割裂开来,不会怀疑别人情感的真诚程度。成年人看着孩子们无邪的眼神和脸庞时,心中反倒忐忑不安起来,因为那是从未被污染过的一片净土。孩子小的时候,不会依从于其他人,每当我们哄着他玩时,你必须要听他的,所以围着他转的成人们也瞬间变成了小孩子。

当我们长大一些,到了青春期,到了成年,上天会赐予我们与之相似匹配的精神和吸引力,同样的魅力四射,但就要看你是否听从内心的声音,是否接受它的存在。一个年轻人和我们聊不到一块就说明他没什么水平吗?当你听到他和同辈的伙伴们侃侃而谈,看到他坚毅又果敢的眼神时,你便不会那样认为了。

孩子们不会担心生存没有保障,所以他们像高贵的君主一般,拥有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这种人性中最真最美的东西便是,从来不会在语言、行为上刻意去巴结别人。孩子们在家里,从来不受束缚,没有负担,不要以为他们只是疯玩疯跑,其实每个发生在家里的事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孩子们从自己的视角解读和评价着周围的人和事儿,好还是坏,聪明还是愚笨,惹人喜爱还是令人生厌,这一切都在孩子们心中格外分明。因为他们无需担心有什么后果,也不用衡量什么得与失,更不用巴结任何人,所以孩子们的评判中立又真挚。

成年之后,人的评判就不再中立,每当有什么想说的或想做的,心中就会生出许多担心和顾虑,别人的眼光也将我们捆绑起来,我们担心别人说三道四,害怕别人的愤怒或者指责,彷佛我们所说所做都是在众目睽睽下进行的。其实,我们都想回归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所以试着抛却周围的枷锁,真诚地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换来的绝不是不解的目光,而是仰慕和敬佩的眼神,因为真诚表达的话绝不是一孔之见,而是一种醒世恒言,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远离人群的地方总是容易听到这样的醒世恒言,不过一旦融入社会中,这种声音就渐渐消失了。每个人身上的正气都被社会生活慢慢销蚀掉,我们为了换取生存需要的必需品,便拿出自由和素养来交换。因为在这个地方,大家将服从看作是一种梦寐以求的优良品德,却对自立这种品格恨之入骨。这里不喜欢推陈出新,而喜欢沿袭旧俗。但是,是否整个社会推崇的便是好的和善的呢?

假若你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真正的人,想获得长久的名誉,不要顺从于这些成规,而唯有解放自己的心灵,回归质朴的本真,让它更加完美,如此,你将获得整个世界的赞誉。

做你认为该做的事,而不是别人认为你该做的事

我孩提时代有位亦师亦友的伙伴,每当他传授我繁文缛节的时候,我都会立马用下面的话来回应他:

“我只是想完全遵从内心的想法来生活,为何要用那古板守旧的东西来要求我?

“因为你内心本能的想法,可能来自天堂,也可能来自地狱。”他这么开导我。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即使你说的是对的,如若我是邪魔妖怪之子,那就让我按妖怪的方式来活着就好。”

这就是我心中所想,身体中蕴藏着的天生禀赋就是我生存唯一应该遵从的法则,再无其他比这更为圣洁。好的还是不好的只是一些人为标准,放到哪里都可以。而在我看来,是否顺应人的本性和生长规律才是判别生活态度正确与否的标尺。

去做你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别人认为你该做的事情,不管是生活还是思考,独立都是决定你平凡还是伟大的重要因素。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种人,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仿佛他比你更知道你需要的是什么,责任和义务是什么。生活在人潮涌动的社会中,总是活在周围人的想法中,离群索居时,总是顺着自己所思所想生活,而那些站在世界巅峰的人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拥挤的人潮中跟随自己内心的想法生活。

为什么不去遵从那些繁文缛节呢?因为那是一件费心费神的事情,不但浪费生命,陈腐的规矩还会将真实的我们掩埋起来。但是,如果沉浸在自己辛勤的耕耘中,我们真实的品格就会在其中显现出来,生命也因此充满乐趣,你的人生也日趋圆满。

假如习惯了顺从,在和周围人的社交中,明明不感兴趣却假装兴趣十足地套近乎,讨好别人等等,我们的身体也会渐渐发生改变,头脑变得愚笨,脸庞变成低眉顺眼状,这时候,脸上的肌肉被牵引着朝着自己不想去的方向挪动,心中却好像打翻了五味瓶,怎么会好受?

叛逆和与社会主流不相符的人都会经常遭遇人们的冷眼,甚至还有他们的义愤填膺的批判,所以成为一个不顺从的人自然要能识别愤怒的表情。这样的表情,会出现在朋友堆里,也会出现在人群中,不过,个别人的愤怒顶多会弄得你心情全无。但是群体性的愤怒却会让你摸不到头脑,因为大众的气氛和他们的喜悦一样,没有缘由,一个政治决策和一个媒体舆论就可以改变他们的表情。

还有一个影响我们不能昂首挺胸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原因,那就是担心现在说的和之前自己说的做的有所出入,在我们看来,过去的所作所为是别人用来了解我们的重要途径,为了和迎合别人的推断,我们放弃了新的声音和变化。

假若这样的话,记忆给我们带来的只有陈腐和负担,可是就算现在说的和之前做的不一样,那又怎样呢?社会每天都在更新,你的智慧、记忆和言行也要随之更新。靠着你之前的那点记忆生活,绝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墨守成规的做法很难带来巨大的成就,一旦你心中有什么新的灵感,就自信地表达出来,每天都是如此的,也许明天和今天的想法相悖也没有关系,不要害怕别人的误会,想一想,耶稣、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哪一个不曾被别人误会过,因为这是你成就伟大之前必须要经历的一场修炼。

善良和邪恶是通过人们的所作所为表现出来的吗?并非仅仅如此,其实藏在胸中的善恶都在隐隐向外透着一股力量。一个内心怯懦的人,即使他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你也是能够感觉到的。再仔细观察他说的话,就会发现这和你的感觉是想吻合的,他口中说的都是“哲人们说”、“专家说”,未曾有一句是“我觉得”、“在我看来”,这就好像小孩子只会说“妈妈说”、“老师说”。

从这一点上说,这个人的勇气还不如一朵花。不论昨天的花开的多么娇艳,旁边的花开的怎么动人,花儿只会尽情地绽放自己。在它们眼中,时间是一个整体,没有昨日和今日之分,每个当下都要做最美丽的自己。而且,生命的绽放也不只是花开的那一刻,根茎深深地扎入泥土,枝丫奋力地伸向天空,每分每秒都没有差别,都要释放自己的天性。

不盲从,不逢迎,是一种生活的姿态

小时候,我们并不完全理解书上和长辈的话,但却要硬记在脑子里,成年后,又要将别人说的哲理名言铭记在心,一遍遍地说此人说过的话,再过上一阵儿,等我们经历了这些人话中所说的事情,彻底明白那话是什么意思时,才舍得抛开那些话,因为一旦经历过,自己也能将话说得像哲理了。活得不虚假,就很少看到虚假,正如内心强大的人很少软弱。当我们对生活有了真实和属于自己的感悟时,就会将别人的话,那些我们之前奉为珍宝的话清扫出去,就像除去一堆糟粕。当你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候,你发出的声音就会如同自然万物一般滋润人心。

当你的心灵变得至诚至善时,你便真正获得了生命的力量,你不再活在别人的嘴巴和眼睛里,不再活在自己的面子中,不再活在权威的声音中,这是一种多么新鲜又充满吸引力的状态。不论是经验主义还是实用主义,都不会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牵绊。

有的时候,全世界都会跑来纠缠你,生活琐事又或者人情世故,这些都会将你从你自己身边拉走。这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到一种伪装的善良和勤快中,所谓的“伪装”,是你为了礼貌、涵养、孝顺和迎合,放弃了心中真正的想法,放弃了做自己。从现在开始,只做真实的自己吧,不再为了迎合别人的想法而伪装,这里的“别人”包括你的父母亲人和朋友。

从此刻起,除了做自己这个法则外,我们不需要顺从于任何事,和至亲的人在一起也是如此。我们要好好孝顺双亲,养育孩子,尽心照顾自己的另一半,不过,我们需要的是内心的亲近,因此只有摒弃表面上的伪装和看似礼貌的迎合,才能达到真正的亲近。

学着扔掉繁文缛节中的规矩,学着成为自己,这样才能让自己和对方都活得更好。因为只有对方爱上真正的你,你们在一起才能更开心快乐。如果对方做不到爱上那个你,你也无需为了迎合而给予对方他想要的。

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我喜欢的事情,我心中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我定会全力以赴去做。假若你是个值得尊重的人,我就会遵从心中所想来爱你;但假如你不值得敬重,我绝不会假意逢迎,这样会害了我们俩。如果我和周围的人都信奉老实,但我们口中所说的“老实”指的却不是一个东西,那么就和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这不应该被叫做“自私自利”,而是为了保证真挚和诚恳。不管充满谎话的世界已经维持了多久,真实都是对我们大家最有利的生活方式。

这些话也许你听着不怎么顺耳,但终有一天你会爱上它们,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如果真实会让周围的人不舒服,我也不会因此改变,因为那是我鲜活生命中的自由。

如今,我们的思想和灵魂似乎被一个叫做“社会”的东西拐跑了,人们变成了胆小鬼和受气包,我们担心周围人的目光,担心失败和死去,担心命运的不公,这样的一种状况中怎么会造就高尚的灵魂呢?如此,当我们呼唤能够改变这个社会的改革家时,才发现我们大家活得都很落魄,基本的生存都是问题,何谈理想和志向?所以大部分人为了生活卑尊屈膝,由不得我们挑选,工作、爱情、婚姻、艺术和信仰都是社会硬塞给我们的。我们避免和生活、社会产生冲突,其实我们自己生命的能量就掩埋其中。

如今的社会,第一份工作做得不好,年轻人气势就有些受挫;创业不成功,就会背上落败的名声;学校中那些各项成绩遥遥领先的人,若离开学校几年后还在从事着一份普通的工作,这个人就应该捶胸顿足了,因为在大家眼里他的人生注定这般落魄了。但却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尝试了自己想要做的各种工作,开车、种地、开学校、摆小摊、主持教会活动,出版以及投资等等。每一步他都走得很稳,虽然没学什么专业课,但他却从不觉得有什么丢人的地方,因为他和社会保持着一致,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从未浪费过。

对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不需要求着社会给他一个工作的机会,因为生活处处都是机会。这是一种从内而外散发的信心,一旦拥有了它,生命的能量就会全然地爆发出来。这样的人,不但收获了自己,还治疗了我们,因为他用行动将我们小心翼翼捧在手心的权威、传统和课本击得粉碎,将我们的心从社会教条中救赎出来。我们用崇拜的眼神仰视他,感恩社会中还有这样纯洁灵魂的存在。

文章来源:【爱默生】·《论自助(Self-reliance)》自助者天助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归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网站和原作者所有,未经本站允许不可转载及复制,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评论
内容:  
图片:  
格式为.gif或.jpg或.jpeg,大小不超过300k。
登录系统   注册会员
 
首页
关于
站务
初学
帮助
榜单
楹联
 
鲁ICP备130267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