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
登陆  注册  发表文章   
五略文学QQ群:518532181
帮助
首页
近体诗
词赋
古风
长篇
社团
诗赛
自由体
散文
知识
网校
官网
|  
  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 知识 正文
  “真正的、中国制造的世界级歌唱家”——廖昌永的励志人生
 
0 加入收藏
 
 
南晓( 贡生准 2319浏览  2023-09-17  

北京商书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精益生产咨询,人力资源咨询
 
 

 
 


宝瓶星语 2023-09-16 21:55 发表于四川


  他曾在世界各地与多明戈、卡雷拉斯、露丝·安·斯文森、洛林·马泽尔、米歇尔·普拉松、余隆、吕嘉等众多大师合作主演30多部歌剧,以及与数十个世界顶级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多明戈称赞他为“所听到过最优秀的男中音”“真正的、中国制造的世界级歌唱家”;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评委会主席称他是“25年来第一次出现的十位评委一致通过、观众评委一致通过”的夺冠选手;挪威宋雅王后赞其“才华横溢”,是“历届选手中最伟大的歌唱家”,并指定夺冠当日为“中国日”;《纽约时报》《歌剧》杂志称他是“划时代的大歌唱家”“近年来我们听到的最优美的男中音”;《华盛顿邮报》称赞他“对威尔第歌剧的准确把握,使他犹如一位天生的威尔第歌剧演唱家,全身都散发威尔第的气息”。他就是廖昌永。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长城脚下,伴着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浑厚的歌声,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在观众心中久久回荡。

6月2日、3日晚,在2023北京长城音乐会上,廖昌永与俄罗斯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领衔的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首次携手,为中国观众带来两场交响盛宴。  


  提起廖昌永的歌,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含泪演唱,献给恩师周小燕的那首《老师,我总是想起你》;不过,还有另外一首作品,同样令他情难自已。

  这首歌便是苏联老电影《青年时代》的插曲《我亲爱的母亲》。

廖昌永曾在节目中表示:每次唱起这首歌,都会想起很多往事,尤其是当初自己考上大学,妈妈送别自己的那一幕。


  早期的经历

  1968年,廖昌永出生在四川郫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7岁那年,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尽管日子越发艰难,但母亲对孩子们的功课仍抓得很紧,尤其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廖昌永。“你要用心读书,妈妈再苦都支持你……”母亲总是这样对他说。

  廖昌永也不负所望,不仅成绩优异,更突出的是在文体方面的才能。廖昌永的体育成绩很好,铅球、标枪、接力跑都在全县中学生比赛中名列前茅,因此,他一度想要报考体育学院。

  他也很喜欢唱歌,从小就跟着村里的大喇叭、家里的收音机高声唱。不管是《我的太阳》还是京剧、黄梅戏,总之放什么他就唱什么,村里的人都说他是“小收音机”。

  一次,学校文艺汇演,廖昌永唱了一首《那就是我》,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此后,廖昌永代表学校去县里参加比赛,一举夺得了一等奖。一位音乐老师告诉他,他唱歌很有天赋,建议他改考音乐学院。

但廖昌永并没有系统地学过音乐,他不懂乐理,也不认识五线谱,从这个角度来说,要考上音乐学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他也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好的班主任。得知廖昌永想要学音乐后,班主任将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同学——四川省歌舞剧院的老师周维民。

那时候,从四川郫县到成都,骑自行车需要一个多小时。每个周六放了学廖昌永就骑着车过去。有时候放学延迟,周维民老师也不会说什么,只要他到了,就开始上课。周老师不仅教学十分认真,见他家庭贫困,还免除了他的全部学费。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成都有一百多名考生奔赴考场,廖昌永便是他们当中唯一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儿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考取了音乐学府,母亲自然值得高兴;但高昂的学费也让她忧愁。家里东拼西凑,总算拿出了第一年的学费。

  那一晚,妈妈整夜未眠,忙碌着给廖昌永收拾各种行李:衣服、被子、鞋……第二天一早,妈妈送廖昌永出门,不断挥着手,目送着他离开。

“当年我的母亲,通夜没合上眼睛,伴我走遍家乡,辞别父老乡邻……”多年之后,已成为大歌唱家的廖昌永,每当唱起那首《我亲爱的母亲》,都会想起当年的一幕幕往事。


刻苦努力,向梦想前进

  带着100多块钱和翻烂了的音乐课本,廖昌永远离了家乡和亲人,来到了上海。

    下火车后,却赶上了下雨天。他不舍得花钱坐车,也不舍得把母亲给他做的新鞋子打湿、磨坏,于是,他脱下鞋子,赤着脚走进了上海音乐学院。

    刚到学院,他便用带来的钱一股脑儿买了专业书籍,结果连买饭碗的钱都没有了。正当廖昌永在食堂里窘迫两难时,食堂里一位热情的老大爷,送给了他一个瓷缸。


    廖昌永很感激这位老大爷,他用这个碗在学校吃饭,一用就是两年。

    那时候,刚刚入学的廖昌永是一个异类。

    因为他除了文化课成绩好之外,对音乐并不算多懂。那时他不懂得什么是五线谱,也不懂得如何弹钢琴。当初跟着周维民老师,也仅仅只学了一个月的乐理。所以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廖昌永的成绩是倒数第一名。

    上海音乐学院浓厚的艺术氛围,看不完的演出和听不完的音乐会,让廖昌永一刻都不停歇,除了吃饭和睡觉,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学习上。为了学习,他最长两个月没有走出过学院大门。   


    第一个学期他是倒数第一,等到第二个学期他已经是班级中的佼佼者了。


大学里的爱情

  上海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周边的学生的家境也都非常富裕。入学那天,他穿着母亲新做的衣服,可是与其他同学相比,却非常的土气。

  在学校,廖昌永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3个姐姐轮流寄来的60元,这点钱除了买一些学习资料,仅够吃饱,一顿肉都吃不起。当同学们相约一起吃饭购物的时候,他只是默默低头。每次吃饭,他都等到最后去食堂,点最便宜的饭菜。哪怕如此,生活费也是刚刚够用罢了。

  因为穷,有时候同学丢了钱,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他。

    廖昌永难过吗?很难过。但,能改变现状的只有学习。

  有一次廖昌永迟迟没有收到家中寄来的生活费。正着急上火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信中放着五十元钱,还有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吃得好一点。

  从那以后,每个月这笔钱都如约而至,

  最初,廖昌永以为是哪位好心的老师看他生活艰难,对他伸出了援手,可他一直不知道是谁,只能把这份感激藏在心里,想着以后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他,把钱加倍还回去。

  直到他和妻子王嘉结婚后,他才通过笔迹知道,那个好心人,正是自己的妻子。


  王嘉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长得也很漂亮。她是在上钢琴课的时候偶然碰到廖昌永,并被这个努力的男孩吸引了。虽然廖昌永穷,可是依旧没有失去自尊,这样的人正是王嘉喜欢的。

  王嘉的父母也十分开明,并不在乎门第差别。

廖昌永曾回忆过好几个细节,例如,有一年,廖昌永的家里实在凑不出学费,母亲就决定把家里唯一的房子卖了换学费,自己搬去和出嫁了的女儿一起住。

  王嘉的父母听说之后,让廖昌永“别卖房子了”,他们不仅解决了廖昌永的学费问题,还说,有他们一口吃的,就有廖昌永一口吃的。

  例如,有一次王嘉的父母来学校看望他们,发现廖昌永皮鞋的鞋跟都磨偏了,立即就去店里买了一双新鞋给他,令廖昌永十分感动,也感激不已。

  后来,廖昌永和王嘉结了婚,为了家庭,王嘉选择了在音乐学院当钢琴教师。不过廖昌永一直认为他的事业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他和妻子共同的事业。

  因为每次演出结束的时候,就算所有人都在夸奖他,王嘉也会理性地指出演出有什么不足之处。

  尽管这听起来有点“泼冷水”,但廖昌永也知道,如果所有人都在夸奖他,反而是危险的,只有知道自己的缺点,才能一直有所进步。


  “中国更需要你”

  廖昌永的成功,还离不开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他的恩师、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

  刚刚入学时他成绩不好,所以没有专业课老师挑选他。后来刚从意大利回国的男高音歌唱家罗魏老师注意到了他。  


  罗魏老师评价他:有着奇迹般的领会能力和极强的音乐感觉,以及过人的语言天赋。他一次次安慰廖昌永,一次次鼓励让廖昌永进步。除了跟罗魏老师学习声乐技法,廖昌永还向他学习了标准的意大利语发音。这为他后来在国际舞台上表演歌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罗魏老师要去美国深造,走之前专门带着廖昌永去找了自己的老师周小燕教授。  


  周小燕是中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早年曾留学法国,时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德高望重的周先生,如上海音乐学院众多的教师一样,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培养。

  听完廖昌永唱了一曲后,周教授就决定收下了他。

  廖昌永曾回忆道,他前前后后跟着周老师学习了将近30年,两人之间的感情已经不是单纯的师生之情,更像是“母子之情”,而他从周小燕教授身上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对艺术、对人生的态度。

  在廖昌永从国外获奖回来后,周小燕教授告诉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夹着尾巴做人”,因为在一个人没有成名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人不打招呼,别人可能也不觉得有什么;

  但如果一个人功成名就后,和熟人擦肩而过却不打招呼,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高傲”,甚至还会觉得这个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会令别人对他产生更多负面的看法。

  有一次,廖昌永要去一个小镇演出,因为舞台很小,廖昌永也没有太多重视,直到演出前一晚,他才想起来演出时间和与周老师约的上课时间重复了,于是廖昌永就临时打电话去和老师请假。

  周小燕教授在电话里问:“为什么有演出却不和我说?唱什么作品也没有告诉我?”廖昌永随口说道,这只不过是一个小演出,言下之意是不必太在意。

  就是这句话让周小燕教授难得“发了火”,她告诉廖昌永,演出不分大小,只要他站在台上就得对得起主办方、观众的信任,就算是在县文化馆演出,也要当成是在世界舞台上表演,如果“看人下菜单”,艺术道路一定走不远。

    廖昌永说,那一次老师的教训对自己的触动很大,这加强了他对艺术的敬畏,也让他时刻牢记,只要出去表演,就得对得起自己的专业。

  1996年到1997年期间,廖昌永多次在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各世界歌剧大赛等国际大赛中获奖,在世界乐坛引起了轰动。

  当时,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著名剧院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在那个流行出国的年代,廖昌永确实是心动了,不过到底要不要出国,廖昌永还是想和周小燕教授商量一下。

  老师希望廖昌永能够留在中国,因为中国观众也很需要优秀的音乐作品。


  上海市的一位老领导也对他说:“留下来吧,我希望你能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国外需要优秀的艺术家,国内的观众同样需要。”老领导希望他能够留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未来把中国的作品带到国外去唱,再把国外的朋友邀请到中国,做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使廖昌永第一次有了种使命感。

    最终,他拒绝了大都会歌剧院的邀约。对方为他的决定感到诧异,他们从没见过可以抗拒大都会歌剧院邀请的艺术家。“现在我也不后悔。”廖昌永说。

 

从系主任到上音院长

  廖昌永在专业上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同样也是极具创新能力的,过去,他曾将流行歌曲改编成为艺术歌曲,这在当时的艺术歌曲界可谓是“惊世骇俗”。

  随着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廖昌永也从普通的教师,升为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声乐歌剧系的主任。

  在声乐歌剧系的美声教研室里,只有廖昌永一个人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但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容易自卑的“穷小子”了,反而还十分为这件事情自豪。

  廖昌永说,他们系里的“海归”都是在国际上已经具有相当名气的歌唱家,但他们最后都被他“捞”了回来,成为了他们系的“金字招牌”。

  例如,女中音杨光就是廖昌永在美国演出时,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回来的。同样被他忽悠回来的,还有男中音周正、男低音沈阳等等。

  2019年,廖昌永升任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从此廖昌永身上的责任就更重了,压在他身上的不仅仅有教学任务,还有行政工作。

    无论是作为歌唱家,还是作为老师、系主任、副院长、院长,廖昌永从未放下沟通东西方艺术与文化的责任。

  


  廖昌永表示,我是“中国制造”的歌唱家,我要把国外的优秀作品带回国内,更要把中国的优秀作品送出国门。“用音乐与世界沟通,提升中国文化作品的国际影响力,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资料来源:网络,编辑:南晓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归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网站和原作者所有,未经本站允许不可转载及复制,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评论
内容:  
图片:  
格式为.gif或.jpg或.jpeg,大小不超过300k。
登录系统   注册会员
 
首页
关于
站务
初学
帮助
榜单
楹联
 
鲁ICP备130267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