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拥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留给我们的经书典籍更是浩瀚如大海一般,数不胜数。在我国文学历史中,独有一种文学样式,别具一格,妙趣横生。简洁短小,而又寓意深长。越是研读,越能体会其中的精妙之处。这种文学样式,便是对联。
中国的对联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记载的最早一副对联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在明洪武年间这个时间段,在江西庐陵这个地方曾经出土过一件铁十字架,上面留有“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个字,铁架上还铸有孙权赤乌年号。
时至今日,对联已经成长为文学森林中的一株大树,遍布各行各业,处处可见。其中,一些关于厕所的对联,谐趣之处让人惊艳。
一、唐伯虎迫于生计为厕所写对联
说起唐伯虎,大家一定能够想到“唐伯虎点秋香”这则故事。唐伯虎此人是明代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书画家,他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有着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美誉。这样一个人可以说是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全才。
按理说,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在人生旅途中应该会很成功才对,然而事实上,唐伯虎的一生可以说是相当凄惨了。唐伯虎早年高中解元,然而仕途不顺,最后沦落到卖字画维持生计的程度。可以说,唐伯虎在后半生,已然非常潦倒穷迫,在卖字画维持生计时,已经放弃了所谓的文人“面子”。
相传,当时有一个县令新建了一座茅房,附庸付雅之下便出了10两银子悬赏一副对联。生活窘迫的唐伯虎听闻消息之后二话没说就接下了悬赏。也没有在意自己的名声会不会有损,唐伯虎来到茅房之后,便大笔一挥写了一副对联,让众人为之惊叹。
广告承接各类启示公告,遗失挂失声明,企业个人声明公告,^^分类广告等业务电话:400-633-6062上联:“且看客观多情,甘解衣带终不悔”
下联:“莫道此物无用,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联虽然写在厕所,但却写的极为庄雅,更是在上下联嵌入了两句诗,细细品味当真是让人惊艳感叹。
二、县长“倡导文明”为厕所写对联
这是一则跟厕所对联相关的民间故事,据说是在民国时期,清帝溥仪退位,袁世凯上台期间,各地掀起了一阵“倡导文明,改良风化”的时代新风,地方各级单位对此纷纷响应,在各自辖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文明进步风气活动。
山东的某一个县的县长,便打着“倡导文明,改良风化”的旗号,在县城各地建造了五座比较先进漂亮的公共厕所。为了体现出自己是个“文明”的现代人,县长在厕所建成之后逐一剪了个彩,顺便来个敲锣打鼓放炮,要多热闹有多热闹。
不止如此,也许是县长脑子被磕了,也许是他恰好听说过唐伯虎给厕所写对联的雅事。索性县长便决定也给自己新建的五座公共厕所贴上对联。然而给厕所写对联的决定是下了,但是手底下没有像唐伯虎这般大才的人。
就连县府里面舞文弄墨的文人,听说要为厕所写对联,一个个都摇头拒绝,表示无法胜任,也不知是真的写不出来,还是觉得为厕所写对联有损名声不想写,就算是县长下了重赏,依然没人前来。
此时,县长身边的一位姓郭的秘书,他觉得自己的一个在县中学当校长的朋友郑明之可以解决此事。于是向县长请命,说能搞定对联的事情。县长一见手下的人有办法,自然将事情交给了手下人解决。
随后,郭秘书带了一些好酒好肉,去了一趟县中学拜访曾经是清华学府高材生的郑明之。一番吃喝之后,趁着酒意郭秘书将事情说了出来。然而郑明之得知他的来意之后,便勃然色变。
便说写对联这种事情对文人来说也不算什么,但从没见过要给厕所写对联的。郑明之便以传出去对名声不好为由,予以拒绝。
然而郭秘书已然从县长那里将事情揽了下来,若是不能解决的话,恐怕自己秘书这个位子也就干到头了。因此,三番五次请求,最终说动了郑明之给厕所写对联。
广告教师 杂志是一本针对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教师杂志是拥有CN/ISSN双刊号期刊,新闻出版网可查正规期刊。而郑明之呢,在接下任务之后,绞尽脑汁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总算写出来五副对联。即:
从来日夜不闭户,过往未见人拾遗
进门先鞠躬,过路先捂鼻
进来时个个紧张,出来后人人从容
既来想的大解脱(大解,脱),进站定有小便宜(小便,宜)
来人不蹲就站,去者非男即女
完成任务的郭秘书将到手的五幅对联交于县长,县长看过之后不禁啧啧称赞。尤其是最后一幅对联,谐趣横生,妙不可言,让人拍案叫绝。而郭秘书也受到了赏赐,事情可谓是圆满解决。
对联在我国的文化传承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在士大夫上层人士极受欢迎,还在乡野农村流传甚广。甚至就连厕所也成为对联的创作场所,由此可见,对联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结:
数千年来,对联文化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像春节的春联比较喜庆,店铺开张所贴的对联比较谐趣,或庄严、或诙谐、或是高雅有趣,或是内涵妙句,或是意境取胜,或是意味深长之作。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对联,拜读之下,总是让人惊叹,叹世间竟有如此精巧、又寓意丰富的字句。那么,你对于对联有什么看法呢?如果你喜欢对联,想要创作对联的话,不妨多读一读经典书籍,多琢磨一些含有夸张、比喻、拟人的词语,也许,你也会成为像纪晓岚那样的对联高手。
参考资料:《清史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