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
登陆  注册  发表文章   
五略文学QQ群:518532181
帮助
首页
近体诗
词赋
古风
长篇
社团
诗赛
自由体
散文
知识
网校
官网
|  
  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 楹联 正文
  课件
 
0 加入收藏
 
 
寒塘鹤影( 贡生中 2908浏览  2017-06-13  

北京商书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精益生产咨询,人力资源咨询
 
  如何对联
问:如何去对对联?什么才是合格的对联呢?对对联有些什么规律呢? 答:
1、首先,必须先弄清要对的是什么对联,既审题。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大家有必要先看一下,对联有那些分类。
2、对联的分类可以从范围上划分,还可以内容等其他方面上划分。个人认为,对联通行的分类是:
按照语言特点分为:文言联,白话联。 按照文字多少分为:短联,长联。 按照格律上分为:工对,宽对 按照对仗手法上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按照实用范围分为:喜庆联,哀挽联;厅堂联,庙宇联;山水联,景观联;行业联,故事联等。 按照表现方法和形式分为:喻事联,抒情联;格言联,谐趣联;谜联,哑联;喻理联,讽刺联等。
按照内容上分为:内容相关联(普通对联),内容不相关联(无情对,机巧对,诗钟对,灌水对)。 按照格律上分:非律联和有律联。(律不害义,舍律求义,形式为内容服务的非律联也是对联)

明白了这些分类,对对子就要从分类上去应对。出句是文言联,你对个白话句,是否不伦不类?出句是个喜庆联,你对个哀挽句,是否大煞风景?出句是个厅堂联,你对个庙宇句,是否要挨贬?出句是个春联,你对个山水句,是否景隔?
如此等等。

所以说,对对子要切人,切事,切时,切景。

问:那么哪一个是正确或者比较好的呢?
答:于是必然会有一些规则来规范。这些规则不是什么人规定的,是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 
●工、稳、贴、切、新,奇,是对联架构的标准和规则。
一、工 工,就是指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就是说,要完全合乎对联六要素。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古人(或者说前人)作对,是很讲究“工”的。清代以前联书,选联都比较严,几乎没有不工的。民国时期的联书,如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各集所收之联,也都选得很认真。

比如: 
笑比河清,在昔危言动朝野===
名高枢密,于今明德荐馨香。(题包孝肃公祠)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自题联)

近年的联书中,确有一些是不够严谨的,尤其所选入的新对联,若干不工整的对子,也“登堂入室”。
这里,不想举例了,只是提醒大家:莫以为在征联中,获得等级奖的就都是好联;莫以为印成铅字的都是“范本”。

它以有限的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练。

二、稳 稳,即平稳安定的意思。循规蹈矩,能求得安稳;标新立异,也同样能求得安稳。如同建筑,无论样式如何,都必须基础稳固,形象端正。作对联也是这个道理。

稳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

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就比六四句式显得稳重;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居多;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言联,一般为六五七句式, 

若“六六六”则呆板,若“七六五”则不稳,几乎没有人这样用,道理就在于最后用字数多的句子,可以把前面的话“托”住。

另外,还有一种领字的情况,领字可以理解为是合起来“托”住全联,如昆明大观楼联,其结尾应分别为: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也是造成平稳的音韵效果。仄是“不平”,倘若全联以仄字收,或者平字收,就不能平稳。

稳的内在涵义,主要表现在强弱上。所谓强弱,即上下联言事范围大小的相对,思想深浅的相对,抽象与具象的相对,感情浓淡的相对。一般情况为,上下联的强弱相当。

例如:
知多世事胸襟阔===
阅尽人情眼界宽。 (格言联)
这样的对联居多。但有些是有强弱变化的,主要是上弱下强,这样的对联也很多,

如《羊城晚报》征联力拔头酬的一联:
闻鸡起舞===
跃马争春。
上下联都是发愤争胜的意思,下联的力度自然更大些,概括面也更广些。

再如广州翠园酒家征联中独占鳖头的一副作品: 
翠阁我迎宾,数不尽甘脆肥浓,色香清雅; 
园庭花胜景,祝一杯富强康乐,山海腾欢。
比起出句的具象感受,对句在气韵和感情升华方面,都高出一筹。

从以上两例,我们可以看到,强弱之分,不是好坏之分。无论强弱相当,还是上弱下强,每一句都要尽力去做。倘有一句败笔,则如同房基柱塌陷,建筑物是不会稳固的。

至于上强下弱的情况,比较少见,除非一些趣联,否则,谁也不愿做“虎头蛇尾”的事。 

稳,还有一个“工夫在联外”的因素,那就是思想的成熟和稳定。一个人思想反复无常,对人生没有自己的信念,感情上浮躁夸饰,他的对联作品,很难达到真正的稳。
三、贴 贴,即妥当的意思。好比人做件衣服,经过妥当地剪裁、缝纫,穿起来很合身,不大不小,不肥不瘦,自己穿着合体,别人看着也舒服。

作对联也要像穿衣服一样。好的对联可达到“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的地步。如果立意不当,则主旨欠佳;抒情不当,则表态失度;措词不当,则举止无方;用字不当,则形貌多疵。

“不贴”,常表现为夸大其词,仿佛一个矮人穿了长衫,戴了高帽一般。题名胜,则“世上第一”、“天下无双”;“胜西湖”、“胜蓬瀛”……;写挽联,则“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即使作广告,写悼词,恐怕也没有这样写的。

“不贴”也常表现为用词不当,特别是对同义、近义词,未能精细选择。

1985年全国“迎春——长城”征联中,有这样一副应征联: 
东临碣石涛声旧===
西近阳关柳色新。

大家平时对联也有这个习惯:逢旧则新,逢短则长,给人感觉很拘束
所以要拓展思路

比如这个联:
东临碣石涛声古===
西近阳关柳色新。
此联在立意、情绪、对仗、平仄诸方面都不错,只是“旧”字为与“新”字对仗,字下得太拘束,反而意思不清:涛声能有新旧之分吗?评委们决定把这个字换掉,用一个近义词“古”代替:这样,“抢救”了一副好联。

不贴,也表现为上下联主题不集中,即立意上不那么一致。这是征联中大量作品初评落选的一个原因。1988年春节的“环宇大团圆”征联,第一联为征下联。

终评时遇到达样一个对句: 
出句:皓月仰中天,自有清辉周四海; 
对句:黄花香晚节,俨然正色傲三秋。

这一对句,立意不错,切合征联时令(始自中秋节),对仗、平仄都没有问题,而且“晚节”一词形成双关,既说黄花(菊花)开在晚些的节日(中秋)中,又说老人保持晚年的情操。 因此,这一对句颇受评委会中老年评委的喜爱。不过,又发现它与大团圆征联的主题虽有一定关系,但“贴”的不紧,因此,只能评为二等,且排列靠后了。

四、切 切,虽也有“妥当”的意思,但它主要表现为有比较明确、比较强烈的针对性,即“确切不移”。

《楹联丛话·卷四》载:潮州韩文公祠联云: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切潮州,移易他处昌黎祠不得。 
此联之所以不得“移易他处”,是因为“紧切潮州”。唐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遣人自凤翔迎佛骨入宫中,瞻奉舍施。

韩愈(文公)上《论佛骨表》,“欲为圣明除弊事”,谁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在这里呆了八个月,但他的文学主张因际遇更得到加强,作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他被尊为百世之师。

不妨将此联与其他韩祠联进行对比: 潮州韩文公祠联: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对比:
 《其一》  
苏学士前传谪宦; 
孟夫子后拜先生。
 《其二》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其三》
 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 
 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
 《其四》 
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成三仕; 
起衰力任,钜制千秋本六经。

显然,这几副联亦是佳作,但并未“紧切”当地。前二联是潮州的,后二联是北京的,与“天意”一联比较,切与不切,十分清楚。

除切地外,对联还强调切人,无论题赠、喜庆、哀挽,要非常适合受联人和撰联人的身份、经历、性格特点。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震惊文坛,许多名人写挽联表示悼念之情,兹举数联于下:


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郭沫若挽)

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攻退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陈毅挽)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 
知我?罪我?公已无言。(徐懋庸挽)

这几联是“工而切”的。首先切合鲁迅:有用鲁迅著作名的,如《中国小说史略》、《二心集》;有歌颂鲁迅精神的,如打落水狗;有对鲁迅进行恰当评价的,如“岂仅文坛闯将”、“不愧思想权威”;有说鲁迅遗嘱的,如“莫作空头文学家”;有由鲁迅逝世时间进行联想的,如“方悬四月,叠坠双星”(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逝世)。

其次切合作者自己:蔡联沉稳谨肃,犹如学者挚友;陈联锋芒闪烁,不失武将儒风。郭联的“撼无一面”,是言事,他与鲁迅未见过一面,也没通过一次信,感到“这在我是莫大的遗憾”;徐联在切合自己方面更值得称道。

人们知道,鲁迅生前曾对徐产生误会,撰文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徐还未来得及进行解释,鲁迅先生就去世了。因此,徐联更多地表达自己当时的复杂心情。

这种“切”,表现了事物的特殊性。从哲学来讲,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唯有“特殊”,也显出事物的千变万化,色彩纷呈。

春联、寿联、挽联,分“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联虽“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没有个性,不“切”,因而,不应成为创作的主要途径,倒是专用联应予大力提倡。
五、新 新,就是新鲜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达到“标新领异”的地步。如果不出“新”,对联就不能发展。

对联要立意新,这是最主要的。对于同一题材,同一名胜,同一人物,后来者一定要以最新的立意取胜前人,否则,低于前人或者模仿前人,还不如搁笔。

试看几副理发店的传统名联: 
其一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其二  
到来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其三  
修就一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

其四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其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这几副联,各有其立意角度,尽管都带有双关意味,却不令人感到重复。
一联是自赞手艺好,“毫末”与“顶上”双关用得极为精当;
二联是写顾客情态的,“弹冠”“搔首”写出理发前后客人的有代表性的动作;
三联是写“修剪”这一行业的特点;四联是写理发师的高尚精神境界; 五联是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所题,借理发表现了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面对这些名联,再创作就一定要另辟蹊径,
如:
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现象一手推平。

也有些借前人对联意思,加以改造: 俯首甘为毫末业===
立足就显绝顶功。

它与前面所引用一联有近似之处,但“俯首”、“立足”将理发师形态、神态写入,很有新意。

在创作新对联时,更要注意创新。有一副很有特点: 
技术革新,头头是道===
容光焕发,面面皆春。 
“头头是道”双关极巧。

创作的关键,当今若干对联,却恰恰是没有新的立意,尤其春联创作,这方面问题更突出些。 我们提倡对联要反映时代精神,要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要表现新社会的思想风貌和道德标准,要表现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观念。

我们舞墨群老师出句总体就比较新,大家可以注意下,很多古人用烂的比较少。


对联的语言,应该是清新、典雅、自然,是新鲜活泼的。旧的陈词滥调,应该抛弃,新的标语口号,也要杜绝。用新的语言表现新的意境,才能创造出佳作。重要的是创新。

六、奇 奇,就是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令人拍案叫绝。这样的对联给人印象颇深,往往过目不忘。
趣联常以奇取胜,以巧夺人。
拆字联自古以来,数量很多,论构思之奇,
下面这副是不可多得的:
枣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

再以数字联为例,有一种数字灌顶联,如“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之类。出句以“三”分领三个名词,对句必避开“三”,但必须也领三个名词,十分奇特。于是,引动人们写了不少这类的对子。  

古往今来,只有华罗庚先生的一副,能称得上“奇中之奇”: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这是50年代初,华罗庚随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出国途中所作,不但所领三个名词都有出处(韩赵魏为战国三强,勾股弦定理最早见于《九章算术》一书),而且用进在座的钱三强,赵九章二人的名字,比起“三光、四诗”来,又多了一层意思。

除趣联外,其他各类对联中都有一些构思奇特的。比如写太白楼的对联,多写李白的飘零身世,斯楼的幽雅环境,甚至以扬李抑他的办法,尽写李白的诗才。

王有才一联堪称奇绝: 
我辈此中惟饮酒===
先生在上莫题诗。
也有人称其为“太白酒楼”联。不管怎样,此联构思不凡,用劝人只饮酒莫题诗的主意来反衬李白的诗才,写法不同一般。

应该看到一些新而奇的对联,常常能促进对联品种的多样化。
工、稳、贴、切、新、奇,是作联的基本法则,古今名联,在这六个方面能做到兼顾并有所突出,故而能流远久远,脍炙人口;反之,不工、不稳、不贴、不切、不新、不奇,这些作联的毛病,“染”上一种,都不能成为佳作。

因此,大家应在这几个字上下功夫,多读,多悟,多练,就有了提高的基础了。
 转紫依老师舞墨联课 大家看看 很好的

(管理员飞雁审核通过)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归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网站和原作者所有,未经本站允许不可转载及复制,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现有评论  
【←前5页 [1] 后5页→

共 1 条,目前1 - 1 条 共 1 页

编按: 飞雁 榜眼  
 
谢谢分享学习资料。
 
  2017-06-13

【←前5页 [1] 后5页→

共 1 条,目前1 - 1 条 共 1 页
我要评论
内容:  
图片:  
格式为.gif或.jpg或.jpeg,大小不超过300k。
登录系统   注册会员
 
首页
关于
站务
初学
帮助
榜单
楹联
 
鲁ICP备130267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