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
登陆  注册  发表文章   
五略文学QQ群:518532181
帮助
首页
近体诗
词赋
古风
长篇
社团
诗赛
自由体
散文
知识
网校
官网
|  
  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 散文小说 正文
  又是一年麦飘香(散文)
 
0 加入收藏
 
 
赵淑敏( 贡生正 5840浏览  2016-12-12  

北京商书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精益生产咨询,人力资源咨询
 
  说起麦子,那是和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的,也是民生大计,我们中华民族以面食为主,面粉的来源就是麦子。面食的制作,可谓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传统的面食制作有水饺、馄饨、馒头、面条、火烧等等。
   关于饺子的来源,演绎出很多故事,我最喜欢的是这个故事。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
   馄饨也是有故事的。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打败越国,生俘越王勾贱,得到许多金银财宝,特别是得到了绝代美女西施后,更加得意忘形,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问国事。
   这年冬至节到了,吴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宫廷内外歌舞升平。不料饮宴之中,吃腻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悦,搁箸不食。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里,她趁机跑进御厨房,和面又擀皮,欲做出一种新式点心来,以讨夫差的欢心。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几个花样后,终于包出一种畚箕式的点心。放入滚水里一氽,点心便一只只泛上水面。她盛进碗里,加进鲜汤,撒上葱、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献给吴王。
   吴王一尝,鲜美至极,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这为何种点心?”西施暗中好笑:这个无道昏君,成天浑浑噩噩,真是混沌不开。听到问话,她便随口应道:“馄饨。”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吴越人家不但平日爱吃馄饨,而且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还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面食的制作五花八门,就不一一赘述了。
   咱再说说小麦的种植小麦的种植有冬小麦、春小麦两种。冬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次年夏季5月底至6月中下旬收获。冬小麦生长期较长,且不同地区生长期差异较大,中国南方冬麦区为120天,北方冬麦区为270天以上,西南部高海拔地区可达330天。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播秋收。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在我老家的东北种的是春小麦,开春的时候顶着冰碴种麦子。父辈们用牛犁马犁将地翻起,撒上种子,用柳条做的捞子拖平,再用石头辊子反复地压实。
   种子在地里很快就发芽了,经过春雨的浇灌,麦苗们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没几天,就绿油油的一片,给早春平添了几分暖意,也加快了春天的脚步。再经过几场春雨的洗礼,麦苗们很快地长高,结穗。
   小的时候最喜欢的是,麦子刚刚揽黄的时候,叫上三五个小伙伴儿,带上火柴、剪刀,找离家远点的麦田,从麦子中间的部分剪下来,用我们小手能揽住的情况下捆成捆。拾上一些枯树枝,点着,用火反复地烤,不焦不糊,一直到飘出麦香味。
   用手一搓,两只小手反复倒换,用嘴吹出糠皮,就剩下嫩绿带着微黄的软软的烤香味的麦粒,填到嘴里一嚼,那叫个香啊!这该是我们孩童时期最美的零食了!
   淘气的我们,每个人都吃成了黑嘴巴,满脸花蝴蝶。看青的叔叔伯伯抓住我们每人赏上两脚,我是没挨过踢的,恐怕是沾了父亲的光。
   随着夏日骄阳的照射,沉甸甸的麦穗终于羞涩地低下了头,满坡的金黄色诱惑着鸟儿、鸡雏来啄食。这时节,大约在二伏左右,乡亲们只要是能劳作的,就都出动了。怕热的男人们光着脊梁,俏媳妇们用围巾包住头,怕太阳公公晒黑了她们娇嫩的脸,大家挥舞着镰刀,开始收割。
   在我老家,流传着这样一条关于收麦子的谚语“小麦不受三伏气”,到了三伏不收,麦穗子就会从颈部自然脱落,所以必须抢收。那时节,没有收割机,全靠人力,人们都是天蒙蒙亮就起来,干到晚上看不见。
   孩子们也不闲着,跟在大人们的后面,拾取掉下来的麦穗。那个年代缺东西吃,我们会把麦子搓了偷偷地吃。收获麦子的季节里,玉米已经长够个,窜樱拔穗,向收割的人们招手。路边、树林里不知名的野花也争相斗艳。鸟叫声、蝈蝈声、蛙鸣声响成一片,都在为丰收歌唱。
   丰收是喜悦的,但是割麦子是很遭罪的,二伏里天气,那叫个热,很多人脊梁、胳膊都给晒掉一层皮。不小心,麦芒、麦叶也不客气,会划得你露肉的地方都是血痕。
   现在都是收割机作业,人不遭罪了。收割好的麦子被车拉人背地弄到场院里,不能叫雨水淋湿,等到响晴响晴的天,套上马或者牛,拉上石头辊子或槐木辊子,打场。脱下来的麦粒有糠皮,是要扬的,赶着有风的天,用木锹高高地扬起,糠皮随着风儿飘向远方,麦粒落下来,很快就像小山一样。
   调皮的孩子,会偶而抓上一把填到嘴里大嚼。大人的呵斥也带着甜甜的笑意。最开心的事,就是把收好的麦子磨成面粉。那时候,是用石头磨磨面粉的,石头磨现在恐怕已经没有了。拉石磨用的是驴,把驴的眼睛用黑布给蒙上,傻驴就绕着磨转。我会帮助大人赶驴,白花花的面粉从磨里淌出来,馋得我们直流口水。
   面粉分到各家各户,馋嘴的我会迫不及待地叫父亲给我们包饺子。父亲的手很巧的,包出的饺子既匀称,又好看。那时候穷,吃一顿饺子,撑得直打嗝。这许多年在外面,什么饺子也吃了,就是找不到父亲包的饺子的味道了。
   真的很怀念那一季麦香,它已深深地融入我的记忆里!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归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网站和原作者所有,未经本站允许不可转载及复制,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评论
内容:  
图片:  
格式为.gif或.jpg或.jpeg,大小不超过300k。
登录系统   注册会员
 
首页
关于
站务
初学
帮助
榜单
楹联
 
鲁ICP备130267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