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
登陆  注册  发表文章   
五略文学QQ群:518532181
帮助
首页
近体诗
词赋
古风
长篇
社团
诗赛
自由体
散文
知识
网校
官网
|  
  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 华人网校 正文
  精华帖 古韵学习教材(一.对联)
 
0 加入收藏
 
 
云尔( 翰林准 63366浏览  2016-10-13  

北京商书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精益生产咨询,人力资源咨询
 
 

 
 



古韵学习教材(一.对联)

        

课程前言

各位学员:

从今天开始,我来陪伴大家一起学习古韵基础知识。

1. 首先说一下办这个学习班的动机和指导思想。

青诗论坛成立不久,为活跃创作气氛,开展了一系列“同题诗会”活动。研学部发现有一部分诗友与会员的诗词基础知识有些薄弱。有部分爱好诗词的会员尚欠缺系统的基础训练。于是研学部与一归站长研究,以补基础为主旨开办这一学习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既对完全没有学习过基础的人提供一个入门的学习机会;又能对有了一定基础的人提供一个补基本功的机会。

2. 有鉴于上述办班目的,我们的初步打算是:资料编写得更细化一些,学习进度放慢一点,以求收到更好的效果。

虽然征得多数参学者(“报名学员”)的意见,学习内容采取精简的50课次的安排。但根据以后的实际情况与大家的意见和要求(主要听取“报名学员”的意见,同时也参考青诗各级管理人员并兼顾其他自由学习者的意见),可能再做适当的调整。大家有任何意见或建议,可以直接向我提出,也可以向一归站长反映,我们将及时改进与完善。

3. 做练习的必要性。

有的学员可能说,愿意听一听基本知识讲解,不愿意做练习。看一看资料,增加一些感性知识,自然也有用。但若想真正学会写作,不动手实践写作是不行的。一些人也写古体诗词,许多随性的作品发在群里,群友碍于面子,中肯予以指导的不多,其实横空说一句半句也没什么用;一些人只愿意当“评论者”,说这不好那不妥,其实自己的意见未必都能说到了要害处。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找找自己的差距也是很好的。

4. 有关学习内容方面的答疑。

“报名学员”请在个人的练习本帖上进行一对一的个别答问与辅导。由于我眼神不济和难以及时面对面等各种主客观原因,我一般不在群里答疑。(自由学习者一般不答问),这一点是要请各位特别理解的。

5. 课次的具体内容与安排,以及办班的有关事项,在“站务”版办班通知主帖上长期保留,大家可以随时去查阅:

http://www.wenrenbang.com/blog.asp?wenzhangid=35379

学习资料原编辑成三份,内容目次及安排的课次数是:

古韵自学资料(一)

第一章:对联入门  177课)

第二章:对联进阶  8125课)

第三章:对联提高  (13142课,“对联创作方法介绍”删减)

古韵自学资料(二)

第四章:近体诗     152814课)

第五章:古风与杂体诗 29335课,杂体诗部分删减)

诗综合             34352课)

古韵自学资料(三)

第六章:词   364611课)

第七章:曲   (全章删减)

第八章:赋   (全章删减)

总 综合      47504课)

其中第三章的大部分、第五章的杂体诗部分以及第七章、第八章,因缩减到50课次而删减。但原资料仍发到学习资料的相应位置去,有兴趣自学的朋友可自由去复制留存。作为资料保存,或者据以自学均可。(就免了你再去搜索整理之苦。)为保持这份资料的连续性,请都不要在资料专用帖里回帖,造成中断。

保存学习资料,最好到论坛“知识”版“古韵学习教材(专用帖)”复制:

http://www.wenrenbang.com/blog.asp?wenzhangid=35473

那里保留了文件所有的编辑特征,便于醒目学习。“青诗”群这里只能一色显示,有的符号还不能正常显示。(大家星期六晚听课,或交练习,应回避手机以上电脑为好!)

6. 资料原来是按照一课次一节编写的。如仍这样进行,需要100多个课次。现在安排成50课次,势必其中一课次要进行好几节的学习,这对于完全没有基础的学员,会觉得进度还是太快了些。那没奈何,只有请你服从大局,每周花的时间比别人多一点,以便跟上大家的进度。

   

下面就开始进入课程内容。




(本文最后被管理员云尔修改)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归五略文学网_华人文学网站和原作者所有,未经本站允许不可转载及复制,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现有评论  
【←前5页  [1] [2] 后5页→

共 51 条,目前41 - 51 条 共 2 页

41楼 云尔 翰林准  
 

4. 诗钟与对联;

一般通称的对联,是指即景即事以简短对偶句的形式,写出所感所思的一种文体。对偶句以对立统一的方式表现,易使人产生活泼的联想,能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主旨。和任何其它文体一样,传情达意是目的,对偶是形式。

进行工对对联练习(或竞赛),习称“诗钟”。

诗钟通常只作七言对。句式、词性、平仄、结构的对仗,完全按照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偶句的要求。

因为嵌字体诗钟,原就是过去私塾先生出嵌字题,让学生练写七言对偶句的一种方法(早期也练写五言句),故而延续下来。后来作为练笔竞作,也称为折枝,成为文人的一种文字游戏。因为竞作、评比时,是计时限时的,故被称为“诗钟”。

诗钟的目的是以提高对联写作水平,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方式。一般认为,为了提高对偶修辞技巧,进行一些高难度,大数量的训练,是必要的。

诗钟的佳作自然也是对联的佳作。

举个例子。

嵌字体诗钟题目,如要求限嵌“窗、夜”于上、下句第一字位置(鹤顶格)。林则徐曾有作:

窗虚权借月栖榻

夜静猛闻风打门

   “窗”“夜”不好直接用来相对,组成“窗虚”“夜静”两个写环境的词,就工了。根据题字组成的词在诗钟写作中称为“眼字”。这一对眼字都是陈述式结构的合成词,上下句的谓语都是连动式,于是成为一联工对。

七言律句的对联有一些联格,都与诗钟的钟格一致。用两个字平列嵌于上下句第一字到第七字,分别称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这七种格式在诗钟写作中最为常用,被称为“正格”。另外还有把两个字错开嵌在上下联中不同位置,或嵌更多字的。随字数和嵌用的位置不同,有蝉联、魁斗、鼎峙、鸿爪、碎联等格名,常用的不超过十种。这些在诗钟中称为别格。(前面已述)

对联和诗钟的格名虽然一致,但一般要予以区别。按钟(时)聚出的题目,写出的是诗钟作品,自己出题自作的,包括为了更明确地切题而嵌字的,都是对联。

林则徐有“自题”一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就是自己写的对联。

自己拟的对联不能说是诗钟。因为诗钟是限题、限时写作的,难度比较大。

因此,诗钟和对联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仗的宽严。对联、诗钟当然都以能写出恰好表现内容的工对为好。一般地说,对联的格律要求较为宽松。如上海半淞园的楹联:

剪取吴淞半江水

聊寄江南一枝春

上联用杜甫诗句,下联用陆凯的诗意对成,恰好写出“半淞”的韵味。音律、词性都不对,是允许的。说是诗钟,就不对了。

诗钟也在文字游戏中用作竞赛,因此要经得起评比。特别要求对仗工整。因为这是练笔活动,应当训练从严。真到实用写联时,应首重意蕴,不只求工整。

分咏体是诗钟的另一大类,以上下联分别咏出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格律与嵌字体相同。如张之洞所作分咏联:

阴阳舒卷长绳里,

欧亚纵横乱纸中。

这种出题方法来自酒令。这是中国文学中一种奇特的体式。前人诗句的对偶联中,也有把不相干的事物以丰富的联想巧妙捏合成一联的佳句。如清同治何淡如,为燃放焰火鞭炮的亭子所写的趣联:

四面花果然好样

一肚草格外大声

如果用于“焰火亭·牛皮大王”分咏,就是切题的佳作。

有人说分咏体诗钟就是无情对,其实二者旨趣不同。分咏体和无情对都是夸大对偶修辞技巧的,利用汉字的特点,寻求雅趣。对偶的上下句之间要有关连,而关连又不能太紧。如果形成近乎同义的词和句相对,就犯了“合掌”的忌讳。

无情对是把这一规则推向一个极端,写出两句句式一致,字词逐一相对,句意却毫不相干的对联,甚至让人觉得有可笑之处。

分咏体是按题目写作,在两句中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事物,却要求不但字面要逐一相对,还要求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体的佳作很多,读起来有无情对趣味的很少。如:

雪荡风中风荡雪,

山围水外水围山。

无情对读起来不象分咏体作品,因为它整联没有意义,上下两句也不切什么题目。二者都是在欣赏我们语言文字的修辞技巧的优势,深入玩味,自我陶醉,而侧重点不同,旨趣有异。如典型的无情对:

古井/天书。

蓝月/紫薇。

清江山拜月/古舍鬼惊人。

点将台高星让月/托儿所小舅输姨

写诗钟,不论分咏体或嵌字体都有活跃文思的效果。但是在对仗上过于求工整,也能使人在写作中偏重于适应格律,以至在文义的发挥方面,受拘束,放不开。对于现代的写格律诗和作对联的人来说,我们自幼所受的语文教育,缺少对偶这一课,用诗钟补这一课是个好方法。

传统的启蒙学习是很重视对联训练的。


 
  2016-12-07

42楼 云尔 翰林准  
 

5. 对联的切题与欣赏

首先我们来说说对联的切题。

创作对联或参与对句,要产生上乘之作品,就像写作诗词散文一样,要做到文意切题。

楹联与其它文体的区别之一是:表面无题,实际有题。楹联张贴、悬挂、书写、铭刻在实体上,是室内环境或名胜古迹的组成部分,因此题目不言而喻。但是在撰写楹帖、联语或编写楹联书籍时须加题目。

对联文意必须切题,也就是说要切人、切事、切物、切地、切时、切景。古来名家(如梁章巨)在评论对联时,常常用“切”字作为评论优劣标准之一。

1、切人

徐渭题孙夫人祠: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据陈寿《三国志》称:“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可见孙权将其妹嫁给刘备是巩固孙刘联盟的需要。此联充分揭示出孙夫人感情上的两难处境。字面上没有孙夫人三个字,但字字都表达了孙夫人的感情,非常感人。钱楷题常熟草圣祠联: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钱梅溪(楷)曰:“唐张旭曾为常熟县尉古线城南有草圣祠。”张旭善草书,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此联把张旭书道之神,嗜酒之狂,表现得淋漓尽致。

2、切事

徐渭题绍兴汤绍恩祠联:

炼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缵禹之绪

凿山振河海,千年遗迹在三江,于汤有光

绍兴滨海,常有水患。明汤绍恩任绍兴太守时创建应宿闸后解决了水患问题。故后人立祠纪念。楹联大多是应制之作,此联并不泛泛地歌功颂德,而是记载了当时的工程情况,可以当地方水利史读。梁章巨评曰:“两用成语,一切其事,一切其姓,越人每乐述之。”

题茶亭兼卖酒者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斟碗酒来

此联为茶酒肆做广告而不落痕迹。用谚语入联,别有风味,款款道来,入情入理。自是上乘之作。可见用白话文写对联也可以写得十分精彩。

董邦达题理发店联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清董邦达在北京理发店题了这副对联,某亲王大为赞赏,从此他的书画闻名京师。此联写被理发者的心理,妙在既隐喻理发,又隐喻当官。梁沈约《郊居赋》有“或辞禄而反耕,或弹冠而来仕”。 弹冠客就是当官者。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有“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搔首是无可奈何之状。理了发,当官有望,万事如意,弹冠相庆。又一理发店联:

磨厉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同样写理发,此联写理发者的功夫,却令人不寒而栗,退避三舍。或云石达开所撰。


3、切物

 徐宗干咏炭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此联咏物真切,对比强烈,寓义深长。

梁恭辰《楹联四话》卷一云:徐树人中丞(宗干)尝制“咏炭”一联铭诸座右,可见其居官之概。又朱应镐《楹联新话》卷一云:清代“官场口语,以得宪眷者为红,否则为黑。同治初元,徐清惠公宗干抚闽时,前抚满洲仲文中丞瑞璸总督正轩制府庆端以事被劾去位,一时私人废黜殆尽。公咏炭有句谓此。程桐轩太守(荣春)为书其语,加跋,锓本,印成楹帖分贻寅好。今多有悬挂者。附要津者可鉴矣。”《楹联新话》“一味”作“一半”。

4、切地

苏州虎丘花神庙联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虎丘山在苏州西北七里,寒山寺在苏州西十里枫桥。一百八记钟声来自寒山寺。虎丘附近多花农。故云吹香七里山塘。虎丘花神庙不同于西湖花神庙,梁章巨评曰:“却移作西湖之花神庙联不得”。

北京陶然亭文昌阁联:

爽气抱西山,窗外峰峦挑笔阵

文光凌北斗,花间楼阁接天梯

陶然亭文昌阁建在城南一片沼泽地中的高丘上,当时可遥望西山。 

5、切时

钱楷题黄鹤楼联: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钱楷任湖北巡抚,刚三个月,又奉命内调。此联写在匆匆离任之前,落梅时节登黄鹤楼,极有特色。依依不舍之情十分真切,用辞也十分妥切,故能引起读者共鸣。
   
周策纵集宋词有联: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峰到春归无处寻,红了樱桃,绿了芭焦

此联集石孝友《鹧鸪天》,苏轼《水龙吟》,辛弃疾《贺新郎》,蒋捷《一剪梅》句。对仗之美集中在“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个切时切景的自对自重句上。要理解“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含意,苏东坡《水龙吟》(杨花词)不可不读。通篇描述扬花,实际上是惜春、送春。

6、切景

黄万春题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月泉阁联:

一湾水曲似月宫,仙境涤尘心,顿起烟霞泉石念

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传逸响,恍闻丝竹管弦声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以“大漠奇观”着称于世。沙泉共处之天然妙趣,非亲身经历,难以想象。月牙泉四周为沙山所困,自古迄今,沙不进泉,一奇也。山脊如刃,经人走驼踩,宿夕复初,二奇也。人乘沙滑行会发出响声,三奇也。大概与所处地理、气候的特殊条件有关。月泉阁在月牙泉北岸,高阁飞檐,俯瞰清泉,沙中绿洲,恍如仙境。此联上款“清黄万春撰”,下款“甲戌端阳心斋姜家诚书”,知为重刻旧联。上端有匾额曰“别有天地”。此联格律谨严,写景真切,想象丰富,正确诠释“大漠奇观”,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堪称名胜楹联之精品。
  我们在分析对联时,先讲平仄,再讲对仗,最后讲文意。在撰联时刚好相反,首先要立意,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选择相应的最佳结构,然后按照调平仄拟定出句,再按照出句考虑对句。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主题思想,围绕主题思想构思。与其它文体不同的是,一副对联在构思之初,就要按对立统一规律来设计上下联的内容。主题思想是一致的,但上下联的内容应有所区别,甚至对立,相反相成。

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选择相应的最佳结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对仗可反复调整,甚至可以推倒重来,重新选择最佳结构,直到满意为止。在征联情况下,除出句不可更改外,其它也一样。

下面我们来说说对联的鉴赏。

句脚平仄变格举例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是一种变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允许为变格。又例: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句脚押韵)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拆词分总)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句脚越递)

再举一些三三七结构的例子。

方地山春联:

出有车,食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1101101100011

金未尽,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回家0010010011100

方地山是袁世凯的西席,袁寒云的老师。有一年除夕,他写了这副春联贴在住房门上,对东家款待表示满意,还打个照呼,今年过年不回家了。对联可以把想说又不好意思当面吹捧的话,引经据典,堂而皇之写出来,而且非常得体。方地山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在政治上当然不足为训,但在艺术上确是杰作。此联用典非常讲究。上联用《冯暖客孟尝君》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故事,均出自《战国策》(见《古文观止》)。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此联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从结构上可以看出:两个三言句式(110110/011011)与七言句式(1100011/0011100)的前三位相重。两个三言句式可视为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所以朗读时,节奏鲜明,声律非常协调。此联另一版本,下联稍有不同:“金未尽,衣未敝”作“裘未敝,金未尽”;“ 不回家”作“不还家”。隐名老人题西部影视城古堡龟卦:

河出图,洛出书,万古文明昭日月

观乎天,察乎地,一时法象定乾坤

宁夏银川市镇北堡有一座“西部影视城”,《红高梁》等电影就是在那里拍摄的。该城新堡有一条仿旧商业街,满街都是店铺,有茶馆、酒楼、布店、钱庄、药铺、卜堂等等。每家店铺都有一副商业联。此联为北京易学家所作,采用三三七结构,对仗工整,文辞典雅,一看便知是算命先生的卜堂。

介绍用韵联。

对联不要求用韵,用韵后别有风味,但同边句脚只能全平或全仄了。

来看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他的对联很有人情味。此联描绘一个穷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副对联,大概是最早的用韵联。此联在结构上头两句采用三言句式,类似民谣,可以吟唱,别有一番风味。

梁章巨题藤花吟馆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

梁章巨题草堂联: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是十年后对藤花吟馆联的修改,悬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将第三个三言句改为四言句,与最后一个三言句可以合成七言读,节奏有了变化。从以上两联可以了解,梁章巨在诗艺和联艺两方面都是下了功夫的。何淡如题广东佛山赛会联: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此联写出了民间欢乐的元宵节情景,用韵后加强了欢快浪漫的气氛。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此联在结构上与众不同,无法纳入规范句式,仅作特例参考。

有一种哀感顽艳的挽联。吴养涵挽胡粹士联:

哥了了无言,潦草文章拼命酒

子归归不得,落花风雨葬魂诗 

上联含义是“老兄无声无息地走了,留下的是潦草文章和我拼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联含义是“令郎想回也回不来了,只有让风雨中的落花把您的诗魂埋葬。”此联写得有声有色,唯美唯哀。以“落花风雨”对“潦草文章”非常工丽。“哥了”谐音“吉了”,又名“了哥”,是岭南一种“能言”的鸟,与“了无言”对照; “子归”谐音 “子规”,又名杜鹃,与“归不得”对照。因此,“哥了了无言”和“子归归不得”都是双关语。而且用了叠字,如闻呜咽之声,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堪称挽联精品。在结构上,此联五言句(11100/00011)由(11/00)(100/011)合成,将二言末字与三言首字设计成“叠字”(“哥了,了无言”/“子归,归不得”)是此联对仗艺术最精彩之处。

小凤仙挽蔡锷联: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11001111000011001100011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00110000111100110011100

此联情文并茂,款款道来,儿女情长而不减英雄本色。后人以为非小凤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笔尚待考证。燕支即燕脂,与鹏翼相对。因缘比姻缘意义更广。

李调元题北京四川会馆联: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嵋秀,巴江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望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李调元四川绵州(今绵阳)人,字雨村,号墨庄,乾隆进士,官潼商道。李调元来京会试,适逢四川会馆落成,悬奖征联,此联一举夺标。上联话四川山水之雄之秀,下联望四川人文之盛之优。主题鲜明,用词典雅,乡情浓郁,抱负非凡。“偶话”与“难望”的用法,非常得体。是才士工丽之作。“剪烛西窗”用李商隐《巴山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升庵科第”指明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年二十四,登正德间廷试第一,故云。此联结构为标准的“马蹄韵”:

何绍基题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编修,博涉群书,书法自成一家。

上联举诗、儒、吏、仙、四个历史人物,生发感慨;下联就湖、江、山、城、四种不同物体,引出思考。起势奇特,行文跌宕,随心所欲,余味无穷。悠悠历史,浩浩江水,不胜感慨系之。是陈子昂一类人物,豪放之作。“杜少陵五言绝唱”指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希文两字关情”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王勃《滕王阁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指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怆然涕下”。此联结构似不严密而严密,平仄似不注意而注意。第一句是单句,紧接的四个七言句,相当于一个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最后四句也是一个相同的四言模式 ,不过略有变化而已。由此可见,有些名士之作,表面上似乎不受格律拘束,实际上还是非常尊重格律的。

郑板桥六十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此联虽称“六十自寿”,实系述怀咏志。写得洒脱有致,既有养生之道,又有乐生之情。联如其人,显示了郑板桥的个人风格。

(补充内容)

昆明大观楼长联: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楹联史上令人瞩目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楹联足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并驾齐驱,争妍媲美。联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长联在楹联史上的地位,不在于“长”,而在于创造了楹联结构的完美典型。

其特点是:以四言模式为基础,通过在不同位置添加不同数量领、衬字的方法,构建了三组不同形式的同边自对。对仗工丽多姿,声调荡气回肠。

全联共180字,36句;每边90 字,18句(领、衬字与所在句合为一句)。其结构可按 “起、承、转、合” 分为4。每群4句或6句,相当于一个或一个半四言模式。我们把(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称为四言模式;把四言模式的反向(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称为反向四言模式,把每群最后一句句脚称为“群脚”。现各群结构分述如下:

第一群“起”: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1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1 1

上联描绘滇池景色,一望无际;下联追忆云南历史,百感交集。

此群第一句用五言句式。五言句式是四言句式的扩展,并与第三、第四两个四言句式自然相接。第四句是加一字领的六言句式。六言句式也是四言句式的扩展。如果将扩展部分忽略不计,其结构是一组反向四言模式:

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
句脚(0110/1001),群脚(0/1

第二群“承”: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上联眺望四周远山,浮想联翩,乘兴将视线转向下面要重点描绘的滇池风光。下联借四个朝代的典故作出“伟烈丰功,总归一空”的议论,为下面艺术渲染定下基调。

此群前四句结构是加一字领的四言模式:

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句脚(1001/0110

此群后两句是四六句式,由于六言句是四言句的扩展,其结构是四言模式的前半部:

00111100/11000011
句脚(10/01

这两句不仅在文意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声律上改变了“群脚”的平仄,使原来群脚是(1/0),增加两句后,群脚成为(0/1)。
  第三群“转”: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 1 1 0 0 - - - 0 0 1 1 - 0 0 1 1 - - - 1 1 0 0
- 0 0 1 1 - - - 1 1 0 0 - 1 1 0 0 - - - 0 0 1 1

上联将滇池无限风光简约化,蟹屿螺洲,苹天苇地,形象生动。下联将历代兴亡哲理艺术化,珠帘画栋,断碣残碑,对比强烈。

如果将领、衬字忽略不计,此群在结构上仍然是一组反相四言模式

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
句脚(0110/1001),群脚(0/1

第四组“合”: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 -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 -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上联从稻香触发,联想滇池四时美景,艳若骄阳。下联从疏钟惊醒,返回现实人生,净如秋水。

如果将三字领忽略不计,此群结构是一组四言模式

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句脚(1001/0110)群脚(1/0

全联结构如下:

1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1 1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 1 1 0 0 - - - 0 0 1 1 - 0 0 1 1 - - - 1 1 0 0
- 0 0 1 1 - - - 1 1 0 0 - 1 1 0 0 - - - 0 0 1 1

- -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 -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上联句脚(011010011001101001
  
上联群脚为(0001)(前两句不入群

下联句脚(100101100110010110
  
下联群脚为(1110)(前两句不入群

孙髯昆明大观楼长联,以空间与时间为两条主线,使自然景色,历史沧桑,与艺术心灵,融为一体。令人百读不厌,余味无穷,历久弥新,叹为观止。

大观楼长联为最佳对联结构提供了经典模式。因为四言模式包含“句式生成基础”和“句式连接方式”这两个互相联系的结构因素。就句式生成基础而言,四言句式逐字向前扩展,可生成五言、六言、七言句式。就句式连接方式而言,从四言模式最后一句开始,逐句向前增长,其句脚是每边四句和四句以下一切对联句脚安排的最佳选择。

对于每边五句或五句以上的对联,当然可以按四言模式循环反复的方式,亦即按“马蹄韵”规则安排句脚。

但是,当四言模式成为长联分群的基本单位时,“群脚”(即每群最后一句的句脚)又成为全联声律的关键。大观楼长联的群脚(0001/1110),不是偶合,而是声律的需要。亦即上联 “群脚”除最后一个是仄(1)以外,其余都是平(0);下联 “群脚”除最后一个是平(0)以外,其余都是仄(1)。

练习14 

1. 试分析入门篇序言思考题列出的5副对联的格调与风格。

2. 用“窗/夜”为题,以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这七种格式,写诗钟“正格”联各一副。(至少任意完成3幅)

3. 试分析入门篇序言思考题列出的5副对联的平仄谱与句脚谱(用01谱表示。说明:

. 先列平仄谱,再给出句脚和群脚谱;

. 由于这是放在入门篇前的例句,因此有不合联律的要自己进行解释。)


 
  2016-12-07

43楼 云尔 翰林准  
 

附录1:对联技法介绍

(由于课时限制,这部分内容改为自由学习与留存。)

1. 对联技法(一):

传统对联的制作方法有多种。除了进阶篇已经叙述的镶嵌方法之外,本节开始,依次介绍其它的创作方法。应当说明的是,学习这些技法,首先是为了通过欣赏前人的创作技巧,来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然后有可能的话,再逐步继承学习之。初学者并不要求一下就都运用自如。因此,此后每节之后留的练习,并不一定与该节内容直接相关。

本节“创作方法介绍(一)”以及后面的(二)、(三)、(四)、(五)的介绍的内容,如嫌不足,还可以到网上去搜索补充。


1. 叠字

叠字,又名“重言”,是指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联语。

叠字的适当运用,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个性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

比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况。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

再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这副楹联在解放前流传一时,它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
  叠字联将同一个字接连叠用,其势似穿珠成串,在节奏上可产生明显的音律效果。请看俞樾做的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作者将四个形容词“重叠、曲环、高下、叮咚”进行了特殊处理,效果便发生了很大变化,感觉清澈,情景宜人。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联句立意新颖,用字娇嫩,将此联用于西湖这一特定景观之中,非常自然、贴切。西湖美景如在眼帘,使游人留连忘返,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

2. 反复
  为了加强楹联的语气,以突出联意,加深联语的深度和广度,把所要叙述的事物表达的更加形象生动,将同样一个或几个字在楹联中,间隔地运用或者反复地运用,使之既紧密连结而意义不尽相同。这种方法,称之为反复法。

反复法作的楹联,有时是联意的反复,有时是用字的反复,以增强艺术效果。但决不是为重复而重复。

如:
  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迎接新胜利;
  除旧貌,破旧习,打倒旧军阀,摧毁旧世界。
  据《井冈山的武装割据——革命历史资料丛书之二》所载,这是19281211日,红五军到达宁冈县新城,在欢庆红四军和红五军会师的万人大会上,讲台两侧贴的楹联。 “新”、“旧”的对比十分强烈。

再如:
  好领导,好政策,好形势,好上加好;
  富国家,富集体,富农民,富了又富。
  这副楹联中,“好”、“富”字反复出现了五次,使联意层层深入,把农村出现的好形势及出现这种形势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深刻透彻。

又如:
  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这副楹联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机巧。其中“关”字与“对”字均为复字,而“关关”与“对对”又貌似叠字,其实前一个“关”与“对”是作动词用,后一个“关”与“对”是作名词用。
  也有几个字在联语中间,间隔地出现的。

如: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此联相传为是清朝大余县有个戴衢亨,勤奋好学,才华颇高,可因县官不识才,到30余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他的朋友出于义愤为他买了个秀才,得以取得乡试资格。在80天里,他由乡试到京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被点为状元,衣锦还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副楹联。联语中“考无名”与“试第一”各自间隔出现三次,形象地表述了自己仕宦途中的坎坷经历,同时警告了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吏,堪称联坛佳话,联中上品。

3. 复叠

在同一联语中,既用叠字又用反复的制联方法称为复叠法。用复叠法写作的楹联往往能兼有复字法和叠字法的艺术效果。请看下联: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年年”、“处处”为叠字,“过”、“家”为复字,这副楹联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再看下联:
  军阀跑,国防跑,富绅跑,跑跑跑,看着跑垮刮民党;
  工人来,农民来,士兵来,来来来,共同来建苏维埃。

这副楹联相传是一个私塾先生所写。联语通过“跑”字和“来”字间隔出现和重叠运用,对革命形势的发展作了高度形象的概括,这是一副通俗易懂,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请看下联:
  松声竹声钟馨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这是吴忠礼题南京弘济寺的一副对联。作者在创作中将复字法和叠字法重复使用,上联突出一“声”字,下联突出一“色”字,既是写景,又是写情,楹联虽短而寓意深刻。

另外浙江天台山方广寺的长联: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也是绝妙之对。

4. 顶真

顶真法又叫联珠法,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又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两个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成联方法。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要做到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方为佳联。顶真与叠字形式相仿但本质却不同,顶真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一个复词或词组,既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
  请看下联:
  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宝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
  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
  相传这副楹联的上联是个好吹牛拍马的富家子弟给一个大富翁送的寿联。做寿之日无人能对下联,富翁眉开眼笑。一个穷秀才见了上联,对出下联,叫一小孩送上,气得富翁七窍生烟,寿席不欢而散。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是采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上联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联却把富翁骂得狗血喷头,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称快。
  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5. 拆字
  在楹联创作中,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并,巧妙地制作联语的一种方法叫拆拼法。

用拆拼法制作的联语,既要保持楹联原有的对仗特点,又要受所拆拼的字的形体结构的严格约束,因而在制作时有一定难度。但是制得好的拆拼楹联,能使语言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寻味,有如用拆拼法所制作的谜语一样,富于趣味性。好的拆拼楹联实有画龙点睛之妙,从而使联语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析字包括拆字和合字两种形式。
  . 拆字
  就是将一个或数个独立的汉字拆成若干个独立的汉字,并用所拆之字完成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鸿是由江、鸟二字组成,蚕是由天、虫二字组成。一是左右结构,一是上下结构。一作鸟,一作虫,江对天,可为严对之例。
  又如:
  凤山山出凤,凤非凡鸟;
  龙口口回龙,龙本宠身。
  相传出句是广西凤山县第八代土官之女韦小姐。其人才貌过人,及笄之年,求婚者络绎不绝,韦小姐想觅一匹配郎君,遂出上联征偶。求婚者绞尽脑汁,却无一应对,故此韦小姐也遗憾终身而命归九泉。上联以当地地名出句,环环相扣,又将“出”、“凤”拆出。由二三字组成第四字,第五字又与第一、第六字相同,八、九两字合起来又构成第六字。下联为今人所作,龙口为山东一市名,以龙对凤,对工得体,有龙凤呈祥之意。回字又拆出两口字,同出句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宠身”所指“龙”字,比较上联,不失风采,可谓出句之佳对。
  一般拆字联多将所拆之字嵌入联内,使人一目了然。但也有不嵌所拆之字,暗藏机关,需要细心琢磨,方悟其意。如下联: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某县县官姓柳名儒卿者,欺上瞒下,横行不法,人称其为“柳剥皮”。有人便用他的名字作了这样一副拆拼式楹联送给他。上联拆隐“儒”字,因为“儒”字可拆为“亻、雨、而”三部分:“亻”——非正人,雨——装作雷公模样,而——却少三分面目(面去三为而);下联拆隐“卿”字,“卿”字可拆为“卯、艮”两部分,“卯”——惯开私卯,“艮”——绝无一点良心(良去点与艮近似)。借对“儒卿”二字的拆析与描划,贬斥“儒卿”的阴险歹毒,字字句句鞭挞入里。这副楹联既是一则谜语,也是拆拼联中的绝妙之作。
  . 合字
  就是将两个或若干个汉字合成一个字,做到内容贯通并将所组合的文字巧妙地组成联句。如: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女居左,子居右,世间配成好人。

此联最大的特点是自然舒展,不牵强,不做作,字面和现实十分贴切,耐人品味。
  下联是乾隆和纪昀的一副应答联:
  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据说乾隆察觉纪昀有思家之意,便出上联试探他。纪昀以实奏闻,以对句相答。

在析字联中,有时将拆字与合字用于同一联中,达到更为巧妙的艺术效果。如下联: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战;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上联拆拼“张、骑”二字又合并“战”字,下联拆拼“嫁、孕”二字又合并“甥”字,分别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6. 加减
  由于某种需要,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或笔划,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新的意境,组成新的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这种作联的方法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时常出现,所撰楹联多含有诙谐、戏谑、讽刺意味。
  . 加字
  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人揭走,最后撰一联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大家在春节早上见到的春联就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还有一个传说。明朝才子解缙未成名时,住所与一富翁家的竹林相对。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翁见状大怒,心想我家的竹园岂容他人借用?便令家人将竹子砍掉一截。解缙自知其意,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翁见之,更加恼火,干脆把竹根也刨掉了。解缙只觉好笑,便把楹联又添二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任凭富翁将竹砍短、除根,楹联依景而变,只气得富翁目瞪口呆,无计可施。此联两次加字,实属不易。用加减法制作楹联要求联意不做作,不牵强,字生趣,意通神。
  . 加笔划
  相传有一仕宦人家,父子俩有权有势,横行乡里,老百姓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父子俩都买了进士,婆媳均封夫人,为了光宗耀祖,装点门面,便在门上挂出一副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门对刚刚贴出,便有人乘其不注意时通过改增笔划,变成了另一副楹联: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如此一改,内容便大相径庭,父子俩也只有自叹倒霉而已。
  . 减字
  楹联的针对性极强,不能轻易混淆。传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露秋霜百年愁

的丧联错贴于喜堂之上,客人一见,无不惊异,因碍于情面又不便明说。当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苦,但她灵机一动,来到丧联旁,将上下联尾各截去一字,丧联立刻变成下面的喜联: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类似这样加减字词的故事,在民间广有流传。

7. 翻造
  将别人创作的楹联作某些必要的改动,用以表达自己写作楹联的主旨的制联方法称作翻造法。

用翻造法写作的楹联尽管只改动几个字,但能另具新意,这种写作方法常被人们所运用。
  如: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这是河南南阳岗诸葛武侯祠大殿门前两旁的一副楹联。上联歌颂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品格;下联为诸葛亮早年隐居地是襄阳、南阳之争而感叹,寓意深邃幽默,富于哲理。1959年秋,胡耀邦到南阳检查工作,在参观武侯祠等古迹时,看到了这副楹联,易数字而成一副新联: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

功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该联寓意新颖,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堪称翻造联之佳作。
  再看一联:
  铁肩担道义;
  辣手着文章。
  明代杨继盛因弹劾奸相严嵩,无辜被杀,临刑前写了这副楹联以示不畏强暴。1916年李大钊书赠杨子惠一副楹联,乃是翻造此联而成:

铁肩担道义;
  妙手着文章。

该联仅易一字,却足以抒己志,又勉友人奋发向上,新意顿生。

8. 隐如
  在对联中用相关的话暗示要讲的事物,也就是将要讲的隐藏起来,这种制联方法称作隐如。隐如手法,似乎谜语。
  请看这样一副对联:
  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

上联“数声吹起湘江月”只说吹,却未言吹的是什么,然而读者却很容易联想到那清脆悦耳的笛声。下联“一枕招来巫峡云”,显而易见,那枕边尤物不是梦,又是何物?宋玉《高唐赋序》说楚王梦与巫山神女相会于高唐。神女曰:“旦为行云,暮为行雨。”上联写笛,下联写梦,意境幽远,令人心动。

解放前,有人写过一副痛斥外强在中国横行霸道的对联,联曰:
  中土讵能容久住;
  醉乡何得复横行。
  中土,指中华大地,上联是说列强不得在中国横行霸道,下联隐说的是螃蟹,说用酒烹制的螃蟹再不会横行了。此联隐含了两种事物,是一副佳作。
  用隐如法制作的对联虽与谜联相类,但却有本质的区别。用制谜法制作对联,乃以依物制联,是将谜面对联化,实际上就是用对联形式制作的谜语;而用隐如法制作对联,乃是以联喻物,是将所要描写的事物暗藏于联中,使人们通过联想对作者的用意加以理解。

9. 缺如
  缺如联,也称隐语、漏字,在楹联中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故意将尾字或联句中的一字隐去,并以联中展现之字向读者暗示所缺之字,而该联的意思又正是在空缺的字上,联句仍能形成很规矩的对仗。细心的人从展现的字面上不难看出联中所藏之意。用漏字法制作的楹联,一般具有谜语的功能,或戏谑,或嘲讽,谜味隽永,猜趣无穷,很好地显示了其巧对的艺术魅力。
  如一户穷人写的春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从字面看,读者便知作者在做文字游戏。上联缺“一”字,下联缺“十”字。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要从所缺之字的谐音上去理解。“一”与“衣”谐音,“十”与“食”谐音,加上横批所缺“东西”二字,作者的意图就不言而喻了, “缺衣少食,没有东西”。此联立意奇巧,很形象地表达了穷人过年三难。它不但是一篇缺如联,还是一副数字联,若把它视为谐音联也可以。
  有一副嘲庸医的对联: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相传有一个叫“吉生”的庸医,水平低下,却爱自吹,有人便在其门上贴了这副楹联予以嘲讽。在上下联镶嵌的成语中,每个成语都故意漏写了一个字,所漏写的字合起来恰是他的名字。这样的漏字法作的楹联,艺术效果比不漏“吉生”二字更佳。
  再看一副贺婚联:
  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
  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风味几番?
  这副联中故意漏去一字,让前来贺喜的人自己去品味,自我感觉用什么字好就填上什么字,填不上来,说明这种风味难以用语言表达。这一漏字,正是寓联意于联外。
  据说,袁世凯死后,有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这副楹联故意不按楹联作法之常规去写,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使其不能成对,这样的对联按属对要求是绝对不可以的。但此联正是用属对中的“失对”术语,向人们暗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之意,作者利用缺如的手法出其不意地表达了言外之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借此,方使这一巧联流传于世。

10. 歧义
  楹联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加标点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断句方式对楹联联意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有一种楹联,是出于某种需要而精心构思的,不同的断句方式下,联意会发生很大变化,甚至相反。这就是利用两读法所制作的楹联。这种楹联不很常见,但构思好了,用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却可以产生其它格式的楹联所不能达到的奇特效果。
  如: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相传此联为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店主人所作的一副戏谑联。店主人将其读成: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认为是一副倒霉晦气的春联,因而大为不满。祝枝山微微一笑说:不必生气,是你把楹联念错了。应该这样念: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店主人这才转怒为喜,且置酒招待。这是祝枝山利用这副楹联有两种不同读法所获得的相反效果,与店主人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但由于这副楹联容易产生歧义,店主人终究没有贴出来。
  传说祝枝山还写过这样一副歧义联:
  此屋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伤
  相传有个刻薄的富翁造了高楼大厦,请祝枝山写楼联。祝深知此翁为人,决意捉弄他一下,便写了上面这副楹联,并念成:
  此屋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伤。
  富翁听后颇为满意,待贴出来后,宾客们却个个偷偷地暗笑,富翁明白了其中奥秘,只落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原来这副对联如不断句,上联分明是疑问句式,下联是感叹句式,那么这间屋子是无人敢住的。

    

练习题:附1—1

1.出句:秋月清寒秋水冷

2.出句:扫雪烹茶弄墨

3.出句:任人来去,深山景色依然在

4.出句: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人人乐


 
  2016-12-07

44楼 云尔 翰林准  
 

2. 创作技法(二):

11. 设问
  以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是作联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或上联提出问题,下联做答;或上下联均为设问,不与回答,便于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同时,用“问”与“答”的形式作联,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便于表达联意和创作主旨。常见的设问法有如下几种形式:

. 设问自答
  如: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此联以自怨自艾、自嗟自叹的形式,入木三分地讥讽供奉神像的行为,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妙趣横生。很显然,这样的写作方式比平铺直叙的效果要好得多。
  . 设问求答
  如梁启超答对张之洞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启超在武昌讲学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以“礼贤下士”的客套话出上联设问求答,锋芒显露,咄咄逼人。对此,梁启超不卑不亢,避其锋芒,含蓄作答,以柔克刚,真不愧联坛高手。
  . 设问不答
  如: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该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上下联全是反诘语气,诙谐风趣,虽没有明确作答,然其乐观豪迈、气势凛然的联语本身就寓答案于其中了。
  来看董其昌题杭州灵隐寺飞来峰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作者以西湖景物落笔,全盘提出疑问。这种方式常给人以朦胧神秘的色彩,把答案留给读者,使人们产生无尽的悬念。后人巧答曰: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

也十分机智。

12反问

为强调某一观念或结论的正确,故意以反问的形式把本意托出,令人注意,使读者从句中找到答案,这种制联方法叫反问法。反问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艺术的感染。
  邓小平同志为士兵所撰一联曰:
  列为无产者;
  宁不革命乎?
  此联采用流水对,仅十字,并在联中嵌“列宁”二字,作者运用了否定句询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答案,为反问句式的另一种。
  来看下联:
  不受几番磨炼;
  怎成一段锋芒。
  下面这副对联也属此种形式: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

另一种形式则是用肯定的询问式,表示否定的答案。如:

除却诗书何所癖;
  独于山水不能廉。
  许德衍挽陶行知联:

教育做合一,若干年来,倡导生活教育,身体力行,论功岂止武训第二;
智仁勇兼备,胜利前后,呼号和平民主,赴汤蹈火,说死实与李闻为三。
此联紧扣逝者事迹,所引对比人物十分贴切。此句联属反对,增加了被答者的份量和位置。
  反问法与设问法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一为正面提问,一为反问,故也有人将二法合为一法,通称“设问法”。

13双关
  双关法是利用汉字的特点,巧用汉字的字、音、义的相同相异之差别而组成字面与字音,形成言此而及彼的语言效果,两者在形式上虽然平行,但在意义上却有主次之分。双关的形式主要有谐音、借义两种。用好双关,可增加对联的趣味和深度。
  . 谐音
  谐音法就是利用汉字中同音字词较多的特点,使联语语意双关,一联多意,既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又可以联想出更深层意思的制联方法。用谐音法制作的楹联,联谜兼备,别具情趣。如: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以“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使人在吟诵之时,有如身临锣鼓喧天的欢乐气氛之中。欣赏这样的楹联,谐趣无穷。再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据传,这是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与陈敏政的一次测试应答对。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出上句,陈敏政马上领会其意,随口答出下联。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谐音的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又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该联相传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 借义
  利用汉语中一个字或词语有不种含义的特点制联,同时表示两种事物的制联方法乃借义法。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联语,一般用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一词二意,启人联想,发人深思。如: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这是在竹器店中常见到的一副联语。联中的“虚心”、“劲节”既言竹器,也喻人的品格德行。联语简洁却富于哲理。又如: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这是一副茶叶店联,其中的“龙井”、“武夷”既是地名又是茶名,既描绘了龙井、武夷两地的特点,又指明了店中名茶,使人见而思饮。再如:
  稻粱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这是一副应答联,有人出上联讽刺老师,联中“杂种”、“先生”语意双关,问得可谓尖酸刻薄;但“先生”不急不恼,以“正经”、“老子”的双层语意,堂而皇之地回敬了讽刺者,可谓妙语天成。

14. 同音
  同音法即同音异字法,又称异混,它跟谐音法一样,都是建立在汉字特有的同音多字基础上的,与谐音法不同的是,它是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副楹联之中,从而使联语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此种方法听起来难以分辨,看起来一目了然。常见的同音异字法楹联有如下几种样式:
  . 同音异字叠韵连用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这副楹联写的是生活中的趣事,因其制作难度较大,常将其附会于名人雅士。有一种说法是:李调元一次正与农家大嫂谈天说地,一群鸡跑来啄食晒场上的稻子,两个挥舞竹筒的小孩把鸡赶走了。大嫂见状,便出上联请李调元答对。正在李感到为难时,偶然发现屋梁上一只正东张西望的老鼠被他的咳嗽惊跑了,他心中一动,对出了下联。这副对联构思精巧,情趣盎然,特别是六组同音字字义各异,对仗工稳,是一副绝妙的同音异字对联。还有人添加事例,将此联加以扩充,如:
  暑鼠凉梁,唤匠描猫惊暑鼠;
  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暑鼠凉梁,请画师笔壁描猫惊暑鼠;
  饥鸡盗稻,呼童子沿檐拾石打饥鸡。
  . 同音异字、双声、叠韵间用
  嫂扫乱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叫姑箍。
  这副楹联写的也是生活中的两件烦事,联中的“嫂扫”、“叔束”、“姨移”、“姑箍”皆为双声兼叠韵,相间出现于联语中,则生发出奇趣,使联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油然而生。
  . 同音异字间用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这副楹联中的“阁”与“鸽”、“洲”与“舟”同音异字相间使用,使楹联产生回环反复的妙趣。
  1981年,《中国青年报》曾以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为题征联,应征者多有妙对,如:

“玉头起芋头,芋头枯,玉头哭”

“和尚游河上,河上幽,和尚忧”

等。与古对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有异曲同工之妙。


15. 转类
  转类法又称多音法或异音法,它与同音、谐音等方法利用汉字同音异字不同,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联中的音调变化,给人以奇诡绝妙之感。多音法楹联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山海关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联语,上联连用七个“朝”字,下联连用七个“长”字,如果不懂读法,很难理解联意。其实,这里运用了通假法,就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构成联句。如果熟谙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征,则深觉此联妙趣无穷。对该联的读法,方舟认为共有十种,有的则认为更多,但大家熟悉的是以下两种: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如此一读,其景自现,它将天与云的变化规律高度概括,使水与云的景观跃然纸上:碧冥沧海,日日潮起潮落;皓穹长空,常常云涌云消。再将孟姜女望夫哭长城的故事加以联想,岂不令人感慨万千。与此联用字、格式相同的楹联在我国很多,像福州罗星塔联、江西赣南梅江畔古庙联、浙江温州江心寺联、四川长宁朝云庙联等,足见此联影响之大之广。
有一副豆芽店门联,比上一副楹联更加奇特,其联云: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对此,有人如此解读:上联第一、三、五、六字读“cháng,经常”,第二、四、七字读“zhǎng,生长”,下联则正好相反,上下联的意思就是所生豆芽经常长,越长越大的意思。
  上述两联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汉字通假字的特点。再看下面一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从字面上看去,上下联相同,一字不差。如果不是运用转类法,就不能称其为联了。此联就是巧用“好”的多义效能。上联第一个“好”字读“hǎo,第二个“好”字读“hào”,下联则相反。其联中之意是:有利于读书时却不喜欢读书,等到年老喜欢读书之时却又不便于读书了。此联用来解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十分贴切。

16. 飞白

明知某一词有错而故意使用,将错就错,这种修辞方法称为“飞白”。“白”是“别”、“错”的意思。飞白原是书法绘画中的一种手法,后来借作修辞之用,这是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在制联方法中,同样有这种技巧,通过飞白手法,以收到特殊的效果。请看下联:
  礼记一书无母狗;
  春秋三传有公羊。
  清初苏州有一个叫韩慕庐的秀才,在某家教私塾,这家的主人自以为很有才学,经常替韩上课以炫耀自己的学问。有一天他教学生读《礼记》中的《曲礼》一篇,竟将“临财毋苟得”,读成“临财母狗得”。此时,一位饱学之士由此经过,错认为是韩念的,觉得好笑,因此在窗外高声念出上联。韩慕庐一听,知道是冲他来的,于是立即应声答出下联。那人听后,方知此先生不是凡俗之辈,于是登门求见。二人见面一谈,才知念“母狗”者不是韩先生,后来韩中了进士。韩以“《春秋》三传有公羊”为对句,对得很妙。公羊是复姓,即指给《春秋》做注释的作者之一公羊高,另二位是左丘明、谷梁赤。三传是指《左传》、《谷梁传》、《公羊传》。那位学士将错就错地将“母狗”直接替代了“毋苟”,即飞白法,下联以“公羊”对“母狗”更是妙绝。
  再看一联: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传说文革期间,有一个半文盲被派到某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此人将《镜花缘》误读为《镜花録》,还有一次,其人领导学习《反杜林论》,杜林是十九世纪德国一位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与剩余价值说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人们在批判他时,常有“杜林胡说什么”一语。这位驻馆代表听不懂,误以为“杜林胡”是一位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杜林胡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枪毙!”于是有人以此为题,撰成上面一联。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后录其错断并加以嘲讽,用的正是飞白手法。

17. 回文
  使联语的上下联顺读、倒读皆能成联,且贴切而不混乱,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回文法。回文法楹联写作极不容易,写好就更不容易,不过一旦写好了,就能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用回文法制作的楹联常见的有两种格式:  
  一是上下联以中间为界,两边用字相同,这样不论倒读正读,联意都是一样的,这种联一般称为对称回文。在回文法楹联中,这种格式最为常见。试举几例: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我爱邻居邻爱我;

水傍鱼活鱼傍水。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称回文中,还有一种谐音回文,其文字虽不能倒排,但字音倒读却与顺读一样。谐音回文中,最有名的首推传说为唐寅所作的一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二是上下联使用不同的字,但顺读倒读均能读通,有点类似于回文诗,此种联称为反复回文。这种楹联顺读倒读,往往会产生联意上的不同。如: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这副写景楹联把春风吹拂红花送来阵阵花香、细雨滋润春树大地一派澄清的盛景描绘的很细腻生动。如果将该联倒读,则为: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联意则变成了蓝天连碧树,春景润春雨;大地红香满,花儿随风舞。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春雨春风中送来的阵阵清香。

18. 列品
  列品法有点类似于修辞手法中的排比,要求连续列举三个以上类似的、或有联系的事物成联,所列举的事物之间不掺杂任何间隔词语。使用列品方法,可以强化对联所吟咏的事物,收到其它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请看下联:
  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只将几种事物和谐地列举出来,不加任何渲染,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悠远的艺术空间。
  请看浙江莫干山十二生肖公园联: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上联列十二地支,下联列十二种动物,此外不加一字一语,干净利索,自然出奇。
  再看清代窦垿所撰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列举杜、范、滕、吕四人史事,“五言绝唱”,指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两字关情”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忧”、“乐”二字,“百废俱兴”是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今岳阳)时的政绩,“三过必醉”指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岳阳醉酒的轶事;下联列洞庭湖等四处风景特征应对,上下数百年,纵横上千里,使读者对岳阳楼这一千古名楼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堪称联中佳品。
  列品与排比、分总两种制联方法有相似之处,其异同点参见下面排比、分总法介绍。

19. 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这种制联方法称作排比法。

运用排比仅限于上下联的内部,而以长联较多。运用排比法要注意排比的事物要有内容上的联系,而且要求次序须有规律,给人有美感。

请看李联芳题武昌黄鹤楼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残阳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作者利用排比之法,将武汉三镇的主要胜迹囊括无余。此联极富文采,只是因其具有历史之局限,格调及情绪较为低沉了些。
  再看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写的桂林小广寒楼联:
  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拟紫金,高若鹫峰,穆方牯岭,妙逾雁荡,古比虎丘。激动着倜傥豪情,志奋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楼,胸涤尘埃,心旷神怡消块垒;
  冠寰球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放歌叠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联篇遐想,弄甘陇亩,士乐缥湘,工展宏图,商操胜算,河清海晏庆升平。
  该联上联写桂林之胜景,“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八个排比句式衬托得其风光无与伦比;下联叙桂林的名胜,“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令人向往,引人入胜。全联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借景抒情,颂今怀古,对仗工整,文采斐然,堪称佳构。
  排比法与列品法有相似之处,都是相关、相似事物的罗列。所不同的是,排比法要求各分句间结构相似,字数相等,既可以说是当句对的进一步扩展,也可以看作是列品法的特殊形式。

20分总
  像列品法排列物品那样组句,但有分述有总述的制联方法称为分总法。使用分总法,必须集三个以上的物品并列排列,而且中间不用其它词语混杂间隔。

分总法主要有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两种形式。
  . 先总后分
  请看北宋文学家刘攽对王安石联:
  三代夏商周;
  四诗风雅颂。
  刘攽才华出众,王安石有意以此联难他,然刘稍思片刻便对出了下联。此联难度在于解决下联总括数目与列品数目字、义与上联的矛盾,或多或少都很难成对。刘以巧取胜,别开洞天,从《诗经》中独辟蹊径。风、雅、颂为《诗经》的四个组成部分,其中雅分大雅、小雅,历史上通称为四诗。以“四诗”对“三代”,以“风雅颂”对“夏商周”,妙语惊人,被称为传世绝对。
  . 先分后总
  请看一副春联: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暖一家。
  即是先分后总式。上联先列松、竹、梅,再以文人雅称“岁寒三友”总之;下联亦然,桃、李、杏在初春相继开花,且有红、白、粉等不同颜色,古人常以之代春,故曰“春暖一家”。
  邓琰的自题碧山书屋联也属此类: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作者在这副联中,上下联分别用九种事物排列,这种对法又称连环法,此联即为九连环,环环相扣,节奏紧凑,音调铿锵,回环跌宕,气势宏大,可谓波澜壮阔,在对联中是不多见的。制作这种对联,应当注意上下联所排列的事物、结构必须一致,比如上联是偏正结构,下联也应当采用偏正结构。

练习 附1-2 

出句5人在云山深处隐

出句6:梅枝溢雪,芳心一寸三分瘦

出句7走山东,走广东,临海海风迎客到


 
  2016-12-07

45楼 云尔 翰林准  
 

3. 创作技法(三):

21组串
  组串,或称串组,就是将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的名称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从而使之表示出某种意思。用组串法制作的对联,常见的有组串人名、地名、植物名、词牌名等。

如下面这副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这副对联是一爱国人士为欢庆抗日战争胜利而写的。乍一看这副对联的上联不过是三个国名,下联则是中国的三个城名。但其更深层的意思是,上联中国胜利地打败了日本(这里捷克转义为大捷克敌),下联是南京重新庆祝成为首都。这样,就用三个国名和三个城市名,巧妙地组合成一副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贺联。
  再看这样一副对联: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这是在1982年,CCTV春晚中,择优选出的一副对联。上联为出句,下联为首选对句。上下联各由三个人名连缀成句,意义连贯,毫无生硬之感,堪称组串佳对。

再看由词曲牌组串的一副巧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行来步步娇。
  联中串出六个词、曲牌名《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描绘出了一幅美人轻移莲步,观月赏景的美丽画卷。

22集引
  集引,就是收集和引用的意思。楹联创作中的集引法,是指摘取或引用别人的诗句、词句、文章佳句、成语、格言以及书名、刊名、影视名等,运用在自己楹联之中,“活”用前人佳句,构成新的意境。比如大家经常见到的这样一副春联:
  飞雪迎春到;
  风雨送春归。
  该联就是集引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而成。集引联有的全联皆是摘引他人词语,如此联就是。有的联中部分摘引他人词语,如

诸葛大名垂宇宙,

隆中胜迹永清幽。

上联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佳句,下联乃作者董必武自撰。

还有的将集引的内容简化、压缩后用于联语之中,如: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上联之“后乐先忧”与下联之“昔闻今上”,乃分别简化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杜甫《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而来。
  用集引法制作楹联,可供集引的内容很多,如前人佳句、成语俗语、人名地名、书籍报刊、戏剧电影等等,试举数例于下:
  梅花欢喜漫天雪;
  玉宇澄清万里埃。(集毛泽东诗句)
  

江山如此多娇,飞雪迎春到;
  风景这边独好,心潮逐浪高。(集毛泽东词句)

沧海横流,云蒸霞蔚;
  春风得意,人寿年丰。(集成语)

十分货物十分价;
  一寸光阴一寸金。(集俗语)

中华少年探索大自然;
  风流一代追求健与美。(集刊名)

马兰花苦菜花白莲花蒙根花五朵金花战地黄花生活的浪花繁花似锦;
  雁荡山杜鹃山六盘山火焰山雪海银山万水千山沸腾的群山江山多娇。(集电影名)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女贞子打马过淮山。(集中药名)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集花卉名)

23用典
  将联语之意寓历史掌故之中,借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以表达联语的思想内容的作联方法叫用典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可用的典故很多,比如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等,都可以当作典故运用,因此,用典法在传统联语制作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大家看一看李渔所著《笠翁对韵》,就会发现其中近一半的内容是用典,比如:

庄周梦化蝶,

吕望兆飞熊。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

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

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

等等。

古体诗文中多喜于用典,对联制作中也不例外。不少对联因为用典而使其光彩夺目,文情隽永。

如郭沫若为济南辛弃疾祠的题联: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老制联较多,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用典。此联中“铁板铜琵”、“美芹”、“悲黍”等,分别出自俞文豹《吹剑续录》、《列子·杨朱》、《诗经·王风》之中典故,通过用典和描写,评述了辛弃疾词章的豪放和艺术成就的高超,赞扬了辛弃疾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豪情壮志,典故起了很好的烘托和强化作用。

再如赵朴初所作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此联中用了五个典故:“老柏”系指岳飞墓前的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皆出自岳飞《满江红》词。
  在对联中用好典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用典要讲技巧,必须做到用典准确、恰当,有的放矢,用典不当,也会使作品褪色,用典过分和不及都将成为败笔。

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上联以蔡锷比周瑜,岁在青年而夭,又暗喻袁世凯是曹操;下联将自己比做红拂,将蔡锷比作李靖。全联用典贴切、自然,令人生发联想。

24. 无情
  无情对是巧妙(机巧)联中最有趣味性,最能体现“对”这一特点的一类对联。

无情对的特点是上、下联中相应最小的词素贴得很近,对得很工,但是词义各异,相去甚远,简直对不起来。一般对联讲究上下联内容相关,无情对偏偏不相关。它有两个标准,一是类别要互不相干,二是内容上要离题千里。请看下联: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这是一副风格奇特的即席对。说的是清朝某年科考,试题中有句:“昧昧我思之”。一考生粗心将“昧”字写成“妹”字,嘲为上联。评卷先生见此,不禁失笑,于是顺手批曰:“哥哥你错了”。此联以回答方式出现,寄无限情趣于对话中,待你发现精妙处,顿有豁然开朗之感。此联奇中见奇,考生误将“昧”置成“妹”,音同而意迥,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奇在阅卷先生将错就错顺水推舟,竟以妹妹身份出现,称此考生为“哥哥”以戏之,宛若含羞怯之意曰“你错了”。无情之格中含有情之态,真乃楹坛之佳品。
  无情对,多为字与字严格相对,而联句立意却风马牛不相及,造成一种对联艺术的差距美。请看下联: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上联是院中花开的景象,下联则是人文称呼,句意相去甚远。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上下联的每一个字都对得异常工稳。“庭”与“阁”为宫室小类工对,“前”与“下”同为方位词,“花”与“李”同属植物类,“始”与“先”同为副词作状语,“放”与“生”则是动词相对。字字工对却意远千里,这正是无情对的妙处。再看下联:
  树已半残休纵斧;
  萧何三策定安刘。
  这也是一副无情佳对。上下句意义毫不相干,上联为一古诗句,是说要爱护树木,不要乱伐残树。下联却以萧何献策定汉业的历史故事相对,相差十万八千里,却在字性上结成缘份,有天造地设之妙。上联尾字“斧”是工具,下联尾字“刘”指兵器,在本句中则指汉高祖刘邦;“树”对“萧”,萧,植物名即艾蒿,乃植物小类相对;“已”对“何”,为虚词相对;“半残”对“三策”为数量词相对;“休纵”对“定安”都为虚词相对。联中惟“残”与“策”乍看不似工对,但二字在这里均可视为动词,“残”为伤害之意,“策”有拄、扶之意,仍然对仗工整。还有如:

屋外黄梅雨;

屏间白石虾。

也是无情对。

25. 两兼
  两兼即指在一副对联中一个字可与前后的字同时组词,在读时可读成两种组合句式,两种效果。
  请看下联:
  李东阳气暖;
  柳下惠风和。
  此联巧在以不同句式的读法读出不同的效果,若按三、二句式读,可读出两个人的名字:李东阳和柳下惠。李东阳,明代诗人,天顺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此人秉性温和,善依附周旋。柳下惠,春秋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刑狱的官吏),以善讲贵族礼节和坐怀不乱而着称。联以“气暖”、“风和”喻二人,十分贴切、自然。如按二、三式去读,其意义则变成了这样的意思:李树的东边阳气暖,柳树的下边惠风和。
  不管以何种句式读,对仗、结构都很工整。其一,“李东阳”对“柳下惠”,人名相对,“气暖”对“风和”,主谓语词组相对。其二,“李”对“柳”是植物对,“东”对“下”方位对,“阳气”对“惠风”偏正词组对,“暖”对“和”形容词相对。
再看下联:
  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
  宋江吃败仗,吴用威消。
  据说此联为著名画家吴湖帆讽刺汉奸梁鸿志、吴用威所做。孟光是梁鸿的妻子,《后汉书·逸民传》记载:梁鸿每归,妻子孟光为其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吴用是梁山宋江的军师,足智多谋,计谋迭出。上联“梁鸿”、“梁鸿志”均为人名,下联“吴用”、“吴用威”也均为人名。名套名,以乱读者视觉。作者将梁鸿夫妻的故事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讽梁鸿志,下联亦然。作者撰联之时乃抗战胜利,外寇投降、汉奸失宠之时,以此联喻之,大快人心。

26. 衬托
  将楹联的创作主题不作正面描写,而是借助其它事物从侧面或反面去显示,称为衬托法,或映衬法。被衬托的对象称为主体,做衬的事物称衬体。运用这种方法创作的楹联,主题含蓄,耐人寻味。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方法。正衬的日的是使被衬托的主题在形象上更加鲜明。

如: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照日月;
  功同山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这是一副悼念周总理的挽联。全联用“日月”、“山岳”、“湖海”等来映衬总理之丰功伟绩,形象之高大,联语错落有致,当称佳对。
  再看孙中山挽黄兴联: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死后何堪。
  《晋书·刘元海载记》:“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指随何、陆贾、绛侯周勃、灌婴同是辅刘邦的大臣;“九等”,古代将士分为九品;夷惠指伯夷、柳下惠等古贤人;“彭殇”,指彭祖、殇子。作者旨在挽黄兴,却以古人兴亡衬之,实旨未写古人,“此才不易”褒在黄兴。下联写彭祖之寿,只在惋惜黄兴之青春夭折。作者情感悲绝,可谓一字一泣也。
  再看一联:
  鼠因粮绝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此联相传为一个屠夫所写。有一年除夕,他家中穷得连过年之物也难以准备,便满怀愤懑之情写了这样一副楹联。全联以鼠的“潜踪去”与狗的“放胆眠”,明白如画地映衬出家中的穷苦因境,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凄苦与无奈。
  反衬即用相反的事物,从反面衬托主题。
  如下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此联为清代鄂比赠曹雪芹联,全联巧用反义词相对,旨在使读者明了褒贬之意,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作者对曹的赞颂。

27. 借代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借代》中说:“所说事物纵然同其它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在楹联创作中,为了简明扼要地说明一个事物,也常采用借代手法,即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原体,而借用另外一种与其有可换关系的名称。借代与本体有可换关系,借体可以代表本体。如:
  家有万金不算富;
  命里五子还是孤。
  传说古时一老翁无人养老,遂贴出此联,外人不解,老翁说:“我有十个女儿,人称女儿千金,我不是家有万金吗?我有十个女婿,都说女婿半子,我不是命里五子吗?可女儿女婿都不管我,岂能算富不孤!”这里就是以“千金”指代女儿,“半子”指代女婿。老人的对联贴出后,女儿女婿十分惭愧,乃争相赡养。由此看来,楹联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又如:
  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
  五陵孰年少,知交祗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这是一副表示对诗圣杜甫思念之情的楹联,其中以“陇右词臣”指代诗仙李白,以“咸阳节度”指代对杜甫多有帮助的严武。再如:
  未晚先投二十八;
  鸡鸣早看三十三。
  旧时小旅店常见的楹联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这副楹联中的“二十八”、“三十三”乃是借用神话传说中的“二十八宿”和“三十三天”,指代“宿”和“天”,别有一番情趣。

湖南醴陵红拂墓有一联
  红拂有灵应惜我;
  青山何幸此埋香。
  红拂,原为隋朝宰相杨素侍姬,钟情于李靖,随李靖于军中,后病逝于醴陵。下联的“香”在古时多喻妇女所用饰品,故古诗文中常借称为妇女。此处代称红拂,此是以物代人。

28. 拟声
  拟声是对联的写作技巧之一,也称摹声。它是通过模拟人物、动物、神仙、器物等事物的声音的手法来取得一种艺术效果。有这样一副别致有趣的对联:
  独榄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看上去这不失为一副诗味浓郁的写景联。然而,细心品读,你会发现另有所指。原来,上联是由乐谱1234567的谐音而来;下联则是阿拉伯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谐音化出,不过这种读音只是浙江地区的方言而已。
  又如,旧时有一讽刺袁世凯称帝的对联: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情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上下联均是模拟锣鼓的敲击声。“当”拟小锣声,“庆” 拟小钹声,“情”拟大钹声,“狂”拟大锣声。从内容上来讲,“普天同庆”当然应是“当庆”,“举国情狂”,“情狂”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情狂”二字是贬义词,有指男女苟合之意。用在窃国大盗袁世凯及其追随者身上很合乎情理。
  以上二联是模拟人物、器物之声,下面一联则是模拟动物之声,请看: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一个;
  小鸟上树,酒醉酒醉无半杯。

“谷多谷多”是仿母鸡的叫声,“酒醉酒醉”是仿小鸟的叫声。联语意境含蓄,生活气息犹浓,读之情趣盎然。

29. 绘态
  绘态也称摹状。即是描绘人们对客观事物情状的感觉的方法。它直观地临摹事物的情状、声音和色彩等。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或其它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多用于讽刺、诙谐联中。
如:
  着!着!着!主子洪福;
  是!是!是!皇上圣明。
  此联是讽刺清道光年间两个军机大臣潘世恩和穆彰阿的。他们惯于阿谀奉承,凡是皇帝说的话,他俩无不哈腰点头。“着!着!着!”“是!是!是!”是对二人奴颜形象的描绘。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状,形象生动。
  近年有人写了一副嘲讽“妻管严”联:
  老母任磕头:哎哎哎,嗳嗳嗳;
  娇妻只呶嘴:哦哦哦,噢噢噢。
  作者以漫画的手法,刻划出这种对母逆、对妻纵的面目。上、下联尾重用六个语气词,绘形绘声,妙不可言。
  再看一副于谦反讥和尚联:
  三丫成鼓架;
  一秃似擂槌。
  传说明代于谦自幼聪慧。一天,一过路的和尚见了在门口游玩的于谦,摸着他头上的小爪髻,出上联逗他。没想到于谦却马上以下联进行反讥。全联对于谦爪髻、和尚秃头的描绘可谓维妙维肖,但于谦的下联却未免有点刻薄。

30. 假称
  假称也称借称。是作者有意将对联中要表达的意思,将有关的对象用第一人称说出来。
  如一庙联: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庙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土,空费了多少钱财。
  联语借庙中泥塑木雕的菩萨口吻,说出作者劝世良言。言辞诙谐、有趣,容易被人接受。
  杭州岳飞墓前有一副讽联这样写道: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如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至今朝。
  清道光年间.有人在杭州岳飞墓前题此联悬挂,形象地表现了秦桧夫妇互相埋怨,垢厉的口吻,真是刻画入微,维妙维肖。
  还有—副为道士写的挽联:
  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到老全靠老子;
  唤不回天尊,拜不灵天尊,两脚朝天莫怪天尊。

作者借道教鼻祖老子的口吻成联,意在讽刺道士。天尊亦指老子,唐朝老子被封为“太清道德天尊”。

练习  1-3 

出句8容颜渐老心依旧

出句9:新家,古井 (无情对)

出句10:小路陈红师胜姐(杰)(组串哈尔滨文艺界名人)(可以不做)


 
  2016-12-07

46楼 云尔 翰林准  
 

4. 创作技法(四):

31. 比拟
  根据感情的需要,作者特意以人喻物,或者以物喻人,或把甲当作乙来描绘,这种制联方法称为比拟法。通常人们将被比拟的对象称为主体,比拟的部分称拟体。运用比拟法,可以使楹联更加生动,意味深长。比拟法有拟人和拟物两种。 `
  . 拟人
  与文学修辞方法一样,拟人法也是把没有感情和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描绘,从而使所描绘的事物人格化,增强感情色彩。如下面一副挽联:
  杨柳春风怀逸致;
  梨花寒食动哀思。
  作者把杨柳、春风、梨花、寒食等植物、时令都人格化了,宛如它们也如现实世界中的人们一样,对死者寄予无限的哀思。
  . 拟物
与拟人法相反,拟物是将人当作物来描绘。拟物的目的较为复杂,有的褒扬,有的讽刺,有的调侃。

来看下联:
  红莲开并蒂;
  彩凤喜双飞。
  作者将一对新婚夫妇比作“红莲”、“彩凤”,因红莲、彩凤之类在人们的习惯意识中是美丽、吉祥的象征,把喜庆中的新人喻为红莲、彩凤,是符合情理和人们的审美意识的。

32. 比喻
  在修辞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比喻,无论诗词曲赋、散文韵文,这一方法可说无处不在。其基本的含义就是用大家所熟悉、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概括而形象地说明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在楹联创作中,这一修辞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可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种形式。
  . 明喻
  这种形式多带有比喻词,以“如”、“像”、“似”、“若”等连接本体和喻体。请看下联: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该联以“逆水行舟”、“平原走马”两件具体的事件,来比喻“学”和“心”这两件难以捉摸的事物,使学习之艰难与心之易放纵变抽像为具体、模糊为清晰,比喻贴切,富于哲理。
  再看下联: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为纪晓岚所撰,上联写他的从政经历,下联写他的治学生涯。我们透过“鸥鸟”、“蠹鱼”之形象生动的比喻,不是对其从政之坎坷起伏、治学之严谨刻苦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吗?
  . 隐喻
  即省去比喻词,隐去了比喻的形迹。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隐喻的形式是“甲就是乙”。明喻的形式是相类的关系,隐喻的形式却是相合的关系。

如:

谷乃园之宝;
  民以食为天。
  “谷”、“民”均是本体,“宝”、“天”是喻体。通过系词“乃”、“以”二字,把本体和喻体组成相合的关系。
  . 借喻
  即把比喻的事体借来,当作被比喻事物来说,而被比喻的事物在联中不出现。借喻的喻体不能取代本体,只是相似而已。

如现代学者辜鸿铭引用苏轼《赠刘景文》诗句成联: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据说此联是辜为讽刺北洋军阀张勋而作。张的亲信部队号称“辫子军”,张勋被戏称“辫帅”。联中的“擎雨盖”暗喻清朝官员的帽子,“傲霜枝”喻清代人头上的辫子。这副对联在于讽刺张勋已到了“荷尽”、“菊残”的地步。

33. 夸张
  与比喻一样,夸张也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将其巧妙地夸大或缩小,以造成一种奇观效果,如运用得法,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楹联创作中,借助丰富的想象,运用“言过其实”的语言,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的制联方法就是夸张法。夸张可分两种,一种是把所要表达的事物从性质、状态、数量等方面直接夸大或缩小,类似的描写叫做单纯夸张;另一种是通过比喻、比拟、借代、对比等修辞手法进行夸张法,称作间接夸张。
  来看下联: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龙两盏海底眠。

一看就知这是悬挂于酒店的楹联。作者借助于自己的想象,把酒店中酒的威力作了极力的夸张。这在生活中是不真实的,但在艺术创作中却是允许的,因为这正是夸张的效果。通过夸张,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尽情地表现出来了,其效果比“三碗不过岗”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看一副名胜联:
  声驱千骑急;
  气卷万山来。
  这是钱塘江观潮亭联。联语以“千骑急”、“万山来”极力夸张潮势之汹涌,“潮”与“骑”、“山”虽无共同之处,但利用“千骑急”和“万山来”之气势,来形容“潮”之涨落之势,在艺术表现上仍给人以真切之感,不愧为写潮佳作。
  再如下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此联巧妙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突发联想,借题发挥。作者在夸张的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突出对联的艺术色彩,属于间接夸张。
  有的对联运用借代、比拟等形式进行夸张,都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运用夸张,务必做到合乎情理,才会收到好的艺术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34. 对称
  对联使用对称字,也是修辞的一种特殊方法。

对称是指对联所用的字,全是玻璃字(对称字)。使用玻璃字的对联叫做玻璃对。玻璃对可以实现一种特殊的形式美。

玻璃对及玻璃字表在初级班中,已经介绍。


35. 换位
  换位法是为了某种需要,故意将句子中的词语作对换位置的一种修辞方法。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可国民党军队却一退再退,大吃大喝。当时有人写一副对联讽之:
  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
  这副对联通俗、直白、语句精短。仅八个字,一个“前方”,一个“后方”;一个“吃紧”,一个“紧吃”,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两种势态。上联“吃紧”,指情况紧张。下联做了—下换位,则变为大吃大喝,不可终日的意思。稍动一字,差之千里。从中不仅领会作者遣词之妙。同时,也悟到了中国汉字的神奇魔力。看来好联不在辞众,而在意法之妙。
  1905年,慈禧七十大寿,章太炎写了一副寿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全逢万岁祝疆无。
  作者在联尾,故意将“有庆”、“无疆”二词做换位处理,其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联尾句变成了只为一人祝寿歌舞,却使黎民百姓膏血全枯;下联尾句变成了每次到慈禧庆寿之际,总是被割掉疆土之时。作者对慈禧进行了尖锐、辛辣的讥讽,无情地揭露了慈禧不顾百姓死活和国土沦亡的卑劣行径,得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乾隆五十五年,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乾隆一行北巡热河。一日,在万松岭住下,准备去承德为自己祝寿。随行的有纪晓岚等几位重臣。其中有一位叫彭羡门的出一上联,想难一难纪晓岚。联曰: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此联很有深度,这年正是乾隆八十岁,而十八公喻指万松岭的松树,故将松字拆成“十八公”,与前面的八十正好颠倒换位,纪听后,随即以对: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帝王所居之所称“九重”,时逢重阳节又称“重九”,也正好与“九重”换位。此句实属难得,非大家不能为之。

36. 偏旁
  所谓偏旁法,是利用汉字的偏旁为构思方法,以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成联。同旁组合千姿百态。有的利用相同偏旁,有的在对仗处使用一个偏旁,以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这类对联的难点和妙处在于串组的自然合理,一旦生硬牵强,便索然无味。

来看下联:
  寂寞寒窗空守寡;(——均宝盖头)
  惆怅忧怀怕忆情。(——均竖心旁)
  出句是一副古联,据说是一大家闺秀,及笄之年向求婚者悬一副联。声言谁若对上此联,便许出嫁。当时无人应对,其女也“寂寞”而死。下联为近人所对,平仄似乎欠妥,但做为机巧对,是可以的。
  虎门有一副对联:
  烟锁河堤柳;
  炮镇海城楼。
  前一副联,上下句各用一个同旁。此联则在对仗处使用同一偏旁,独具特色。联语自然贴切,如诗如画,而且字义贯通,意境高远,实属难得之佳作。
  再看下联:
  王老者一身土气;
  先生半截牛形。

上联“王老者”三字带有土字旁,说一身土气实不为过,下联“朱先生”三字都可看出牛的字形。语言谈谐,令人发笑。

37. 绕口

采用汉语一字多音,异字同音的特点组成复杂的有趣联语,以造成变读绕口的效果,这种制联方法称作绕口法。
  来看下联: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据说这是一位叫徐晞的文人和太守的应对。出句为太守求对联,对句是徐的即兴应对。出句除“北”外,其它字的韵母都是“u”,下联字的韵母都是“i”。对句高出句一筹,而内容更为丰富、自然。

清代楹坛大家梁章巨写过一副联: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呼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为押韵对,只是对句的“娱”押“ü”韵,与“粗”、“疏”相比,稍有变韵之嫌。
  再如: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寻进士,遇近视,近视中进士,尽是近视。
  上联“西湖”与“锡壶”两个截然不同的词却声韵相同。下联“进士”、“近视”也然。作者采用了同音异词之妙,组装成联,使二词相互关联,读之上口,又别有情趣。

38. 互文

互文也称互参,它的手法是把本应该合起来的话分做两句说,使两者互相补充、渗透。
  来看毛泽东为刘胡兰烈士的题词: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上联写生,下联写死,从两个方面入笔,却写的都是一种精神,是说她生与死都是伟大而光荣的。
  再看下联: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人生处事,要谦虚谨慎,小事要通融马虎,大事要坚持原则。联语借用了两个古人为典,从两个方面去写,说明的却是一个道理,这也是互文的一种。
  再看:
  宁为玉碎;
  不作瓦全。
  此联写做人之道,应刚直不阿、无私无畏、一身正气,不奴颜婢膝、苟且偷生。作者在上联以“玉”自誉,下联以“瓦”点化。两个角度,一种精神,闻声见物,令人叹止,乃精妙之笔。

39. 反语
  反语即是将意义相同或相反的两个或几个词组成联,从而产生一种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效果。这种手法在对联中极为常用。它含蓄有味,能增强讽刺性和幽默感。
  例如,在军阀混战时期,南京城内有人写了这么一副春联:
  许多豪杰;
  如此江山。
  “豪杰”的本意是指才能出众的人。但联中却指的是那些割地分封的军阀。“如此江山”原为褒意,在这里喻为军阀混战中的破碎山河。
  再看下面这副对联:
  红黑炭火,烫冷热美酒,名传远近;

大小布匹,裁老少新装,美化短长。
  这是为一门两店写的对联。一店是酒馆,一店为裁缝铺。

作者抓住两种事物的特点,发挥开去,使生意性质得到了升华。可以说,这种手法对于二者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一副运用技巧非常高妙的反语对联。
  再看下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这是蒲松龄早年应对一位姓石的塾师先生的对联。据说,一日老师将蒲松龄喂养的家雀摔死,放在原处,用砖头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蒲松龄发现家雀死了,又见墙上对联,断定是先生所为,于是续了一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先生见了大为恼火,当面质问学生不该这样来辱骂老师,蒲松龄从容地解释道:我是按老师的联属对的,如果写得有错,请老师指教。老师再仔细分析,发现联中用的反语属对,可以说是对得天衣无缝,挑不出半点毛病,无言以对,只好拂袖而去。

40. 越递
  越递又称巧意、层递。即在联语中将某一词语越过一词,而使之递进。此法有两类: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推进方法叫阶升法。反之为阶降法。
  . 阶升法
  来看下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此联传说是清代学者阮元游平山堂,寺庙方丈将阮元当做一位普通游客,只说了一声“请”,又对下人说“茶”。随之交谈,觉出语不凡,便改了口气“请坐”,吩咐下人“泡茶”。后来当他知道是大学土阮元时又换成了“请上坐”、“泡好茶”。到了阮元临走时,方丈恳求墨宝,阮即出此联,活脱脱描绘了一个前倨后恭者的面目。作者以方丈的言语入联,对仗十分工整,别开生面,确是一副很难得的佳联。
  再看陶行知先生为晓庄师范学校题联:
  认请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好教育;
  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是真文明。
  作者从事物最初层次着笔,不断向中高层次递进,采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观察方法,给人们揭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不仅文字工整,立意也巧。
  . 阶降法
  请看下联: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支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缘街乞食闹莲花。
  此联以戏谑为快,不免有狂妄不当之弊。但其手法却为独特。把所评对象分别以“生”、“净”、“丑”、“末”、“耍手”、“奴婢”对号入座。用的是阶降的手法。
  也有一联,是采用阶升、阶降两种手法同时运用的。
  例如:
  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十佛寺;
  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
  上联使用了阶升法,下联使用阶降法。这两种方法层次清楚,能给读者一种新鲜的感觉。

练习 附1-4  

出句11:梧桐雨泣空垂泪(比喻)

出句12秋月透窗纱,丹桂飘香丝入梦;

出句13/月,鹤膝格: 云走天涯风做伴


 
  2016-12-07

47楼 云尔 翰林准  
 

5. 对联技法(五):

41. 物色
  物色即饰“物”以“色”。这在机巧联中有重要作用。它能创造鲜明的视觉形象,反映事物的特征,从而提高对联的深刻内涵。
  如下联:
  鹅黄鸭绿鸡冠紫;
  鹭白鸦青鹤顶红。
  将自然界中最能表现颜色的几种禽鸟入联,虽多种颜色堆砌却不觉生硬,语言自然,风格绮丽,被人喜爱。
  有一关帝庙联不仅使用物色,还是一副迭字对:
  赤面赤心扶赤帝;
  青灯青史映青山。
  物色应注重色彩在联中的主导作用,方能显出其特色。
  来看下联:
  绿水搅黄泥,红火黑烟,烧出青砖白瓦;
  翠湖凌紫阁,丹梁碧枝,停浮玉殿金宫。
  其中色彩字绿、黄、红、黑、青、白、翠、紫、丹、碧、玉、金,几乎占去联中一半,把一个凌紫阁的建筑过程细微地描绘了出来。

42. 数字
  数量词在对联中有着特殊意义。

主要由数量词组成的对联,其主要作用或特色有:创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对仗的难度;进行数学运算;数字合称词的阐释;连续嵌入自然数等。
  来看下联: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此联巧用了数字成对,出句构思奇特,对仗贴切。用数合理自然,符合事理。
  下联是庐山东林寺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上联叠用“三”字,“三教”,指儒、释、道三教;“三人”,指儒陶渊明、释慧远、道陆修静;“一花”,指菩提花;“一世界”,指佛家过去现在将来为一世,东西南北上下为一界;“一叶”,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释迦牟尼。此联为后人写三人谈儒论道流连忘返而且留下言谈三笑的故事。联语以一对三,工整独到,境界优美。作者善于从驳杂的事物中提取完美和谐的艺术体裁,有巧夺天工之妙。

43. 方位
  所谓方位法,即在对联中重用方位词,以造成描写空间上的特殊效果。常用的方位词主要是“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前后”等。
  江西滕王阁有一名联,为清同治进士金桂馨所撰:
  大江东去;
  爽气西来。
  作者抓住滕王阁的自然特点,以最洗练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达到一种超然洒脱、大气磅礴的境界。一“东”一“西”,囊括了事物的独特情韵。犹如一副写意画,给人一种横空出世之感。
  来看下联: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甩;
  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向右翻。
  联句中巧妙嵌用了“北南西东,前后左右”八个方位词,其实真正表达方位的只有“北”、“南”、“东”、“西”,其余的方位词与别的词搭配,词义产生了变化。比如“西瓜”是瓜名,《左传》是书名,两者与方位无关系,“思前想后”是时间范畴词,其意义与方位词关系不甚紧密,然而读起来仍和谐统一。或许,这就是作者的创作初衷。
  再看下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相传此联为乾隆下江南经通州时与纪晓岚相对而成。联句以南北东西入联,此迭字法上联三出“通州”,三现“南北”;下联三出“当铺”,三现“东西”,然而联尾的东西两字在这里也产生了变化,从方位词变成了名词。形同而义变,情味盎然。

44. 虚词
  古文虚词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能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

虚词对实词有辅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
  来看下联:
  君恩似海矣;
  臣节如山乎。
  原来此联是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原本无联句尾处的两虚字,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洪承畴后来投敌卖国,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了。
  再看这样一副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这副对联是王湘绮写的讽刺袁世凯的,被近代人称为名联。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不是东西”,上联的“也“字和下联的“之”字都运用得很好,如去掉虚字,则难称佳作。

45. 联绵
  在汉语中,有一种词叫联绵词。所谓联绵词,就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们或有双音、迭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窈窕”、“磅礴”;或无双声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蜈蚣”、“胭脂”、“妯娌”;或同音相重复,如“白白”、“津津”、“脉脉”等等。

在对联中,联绵词必须对应联绵词,不能与其它词性的词相对。古代严式对更主张在联绵词中必须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例如:
  独抱琵琶寻旧曲;
  数教鹦鹉念新词。
  联中“琵琶”对“鹦鹉”,此联属联绵对。
再如:
  入室饮茶,直步可登麒麟阁;
  临池染翰,何年得到凤凰台。
  联中以“麒麟”对“凤凰”,视为联绵对。
  福州春意亭联:
  莺啼燕语芳菲节;
  蝶影蜂声浪漫诗。

江西蓝桥公园佳婚事联:
  有情终配鸳鸯侣;
  相爱总结连理枝。
  再有杭州梅竹亭联:
  雪里梅花红烂漫;
  霜间竹叶碧玲珑。
  第一联中“芳菲”对“浪漫”,第二联中“鸳鸯”对“连理”,第三联中“烂漫”对“玲珑”,都属于联绵词相对。

46. 标点
  所谓标点法,即在对联中突出标点符号的特殊作用,多以符号代替数字使用,以达到一种特殊的效果。下面是1976年“四·五”运动悼念周总理的一副对联:
  
  
  全联仅用两个标点符号成联,隐含着极深沉的意义。上联一个“?”,下联一个“!”,如果不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中,是难以评断其内在的含义的。全联没有文字却胜过千言万语。可说是楹联史上最短的对联。
   
来看下联:
  ??????
  !!!!!!

1949年,南京大专院校举行反饥饿、反内战游行,国民党特务镇压学生运动,打死两名学生。在举行的追悼会上就有这样—副无字联。对联巧用12个标点,并采用层盖手法,问叹相对,悲痛交织,情感层层递进。上联是向反动当局质问,血泪控诉;下联是写向反动势力讨还血债的决心,真乃“此处无声胜有声”。
  19483月,南京政府召开国民党代表大会,中央大学教授乔大北撰写一联嘲讽之:
  费国民血汁已?亿;
  集天下混蛋于一堂。
  联语直抒胸襟,愤不可遏,骂得痛快淋漓,有理有据。作者为国人鸣不平,怒目之态跃然纸上。上联的一个“?”是说南京政府盘剥了人民多少资财,本来就是一个未知数,不得而知。作者的无限愤懑,也许就在这一“?”中。

47. 倒顺法
  将联语中的某些字来回反复使用,使楹联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趣,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倒顺法。如: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此联以“水、车、风、扇”前后倒顺回读成联,并利用词性的活用变化,产生了回环往复之趣,富于哲理和生活情趣。

喜爱对联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秀才进京应试,路遇一富家小姐对联招亲,其上联是:
  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
  联语以“走马灯”倒顺回读成联,巧妙而又工整,秀才对此印象很深。应试时发现有一题正是要求对联,其联是: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联中以“飞虎旗”倒顺回读成联,形象逼真地描绘了“飞虎旗”的静态和动态。秀才以“走马灯”对之,考取了功名,回程途中又以“飞虎旗”对招亲联,娶得了佳人。一联成就其功名姻缘,岂不妙哉?


48. 制谜法
  为了使创作的楹联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创作意图,有时在楹联中不直说,而是隐寓于联语之中,要“捕捉”其联意,和猜谜语一样,一要费一番思索的。用这种方法制作楹联叫制谜法。

用制谜法所创作的楹联实际上就是谜目的谜语楹联。这种楹联往往具有双重的含义:一重是楹联本身的宣示之意,有比较明确的含义;一重是其深层之义,是在联语背后所隐寓的含义。这样的楹联,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宣传性等多种效果兼备,在民间更为多见。常见的制谜语的楹联,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联中隐字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
  左绕丝,右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这副楹联所表现的似是讲农家小孩爬树取鸟蛋,描绘相当形象生动,凡农家孩子多有体会。其实这是一副谜语联,上联隐一“攀”字,利用隐示法,先隐示“木木”,利用象形法,隐示“大”和“爻”,再加一“手”字,则组成“攀”字;下联用同样的方法,将“幺幺、木、白”隐示出来,可组合成“”字,颇富巧思。
2)联中隐事
  雄鸡鲤鱼猪婆肉;
  香菇木耳曲子耙。
  相传此联出自湖北某地的一个杂货铺。楹联中所列举的六味食品都是温补的“大发”食品,也是一般杂货铺里常有出售的食品。该联所隐示的是“开门大发”之意。这样的楹联看似粗俗平常,实则匠心独具,耐人寻味。
3)联中隐物
  万顷波涛乘骑过;
  不胜将军弃甲逃。
  该联上联指“海马”,下联指“酱(败将)”,在谜语联中,这种写意隐物的楹联是很多的。
4)联中隐物指事
  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笛;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
  此联为苏州王鳌与松江徐阶的戏谑联,上下联似乎是讲吹笛弹琴之事,实则上联所要表达的一层意思是指“吹火筒”,下联则隐指“弹棉花”一事。这样的楹联均能一语二用,语意双关,联意含蓄。

49. 易词法
  易词,即在同一联中,将一个词作词用之后,接着又做词组使用。有的是将一个固定的词分离,重新组句,达成原词异义的效果。

来看: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膏药”和“脾气”是两个固定词,在联中,作者突发异想,将两词分离成与原来词义截然不同的词,让人大开眼界,去领悟中国汉字的魅力。同时也完成了一种劝导,让人改掉脾气才是高人。据说这是一副中药店联,只当给患者吃了一付舒心丸。
  来看下面一副联:
  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此联是康有为为纪念六君子之一谭嗣同撰写的一副挽联。谭嗣同字复生,与康均为同盟会成员。上联的第一个“复生”,为谭的字,是名词。第二个即是再生之意,偏正结构。下联第—个“有为”是作者的名字,是名词,第二个“有为”含有所作为之意,也是偏正结构。此联不仅对得好,更巧的将是二人的名字做了巧妙的组合。

50. 同出法

同出即将出于同一事物的几个词语巧妙地组合到联中,使上、下联各表其意而又互相对应。
  如:
  荷叶莲花藕;
  真丝蛹茧蚕。
  荷叶、莲花、藕为同一根上长出来的东西。真丝、蛹、茧、蚕也是同一动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变化的不同形态,只是“真”对“荷”有些不妥。

下联也属同出手法,比上联显得更准确、工稳。
  炭黑火红灰似雪;
  谷黄米白饭如霜。
上联写木炭,下联写大米,相传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少年时随父到御花园玩,与弘治皇帝的一副妙对。

51.连环法
  即联中巧用同字、谐音、同旁等不同的修辞方法,嵌成联句环环相套的形式,以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符合这一特定要求的联句即为连环式。
  来看这样一副对联:
  點燈登閣各攻書;
  移椅倚桐同賞月。
  联中出句“灯”与“登”、“各”与“阁”既音同,而且“登”、“各”又各自是灯(繁体“)、“阁”字的偏旁。对句中的“椅”和“倚”是同偏旁,“同”又是“桐”的偏旁,读音相同而且“移”和“椅”声母也相同,符合出句的要求。

52.落帘法
  落帘即在联句中以同一词语开头,又以同一词语或谐音结尾,使联句现出一种文字和音韵的美感。
  来看下联:
  教无所教偏成教;
  官不成官却是官。
  联句以“教”、“官”二字起头,又以“教”、“官”二字结尾。落帘格与回文格不同,落帘格联不能倒读。此联为讽刺清末教官一职,此职当时无足轻重,但为此官者又非鄙则吝,故有人以此联讽之。文字幽默苛刻,嘲讽轻快得体。
  明大学土解缙曾写过这样一副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此联的上半句为落帘式,重在谐音。“蒲”、“桃”的谐音为“葡萄”,“梅”、“桂”的谐音是“玫瑰”。而后半段的“本”、“香”亦为落帘式却重在同音。
  苏东坡与黄庭坚的一副应答对,也属落帘式: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苏、黄二人为挚友。一天他俩在松下下棋,忽有松子落到棋盘上.苏东坡信口以“松”、“棋”念出上联。黄庭坚知是让自己对下句,遂以“柳”、“钓”引出,下联用同样的方成句,前后遥遥相衬,形成鲜明的对称美。另外两个后半句的“子”、“丝”也同样具备落帘效果。联句构思精美,立意新颖,形象鲜明、生动、自然,对仗亦工。

53.卷帘法
  卷帘也称倒叙、逆挽。即与小说、散文中的倒叙法相似,是一种先说后事,后说先事的方法。很像帘子倒卷而上.所以称卷帘格。
  例如: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上联先说从军归来之况,下联再说离家从军之事。

54.脱靴法

此法可在联句中形成先抑后扬,先引后拔的效果。

如西安莲湖公园奇园茶社联:

奇乎!不奇,不奇也奇;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奇园茶社是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梅永和夫妇建的秘密交通站。当时此联挂出世人不解,解放后人们才知道此联的真正含义。作者王超北是我情报处负责人。联语不但使用了脱靴法,还运用了嵌名法,四处嵌名,不显雕琢。

55.婉曲法
  婉曲也称折绕。有些要表达的意思,作者不想直接说出,或因社会等各种原因不敢明说。而是采取一种迂迥的表现手法。使读者透过委曲、含蓄、隐约的语言领会作者的内在含义。这种方法称为婉曲法。
  来看一副旧联:

月无贫富家家有;
  燕不炎凉岁岁来。
  联中两句为折体。作者故意将本体隐去不说。联中要说的意思是:没有谁来,只有月亮和燕子不嫌弃我们,常光顾这里,暗喻世态的炎凉。联语通过月和燕而收到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这比直接说出来要好得多。

56.同划法
  同划,同笔划。联中字均由同笔划数的汉字组成。
  古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屋後流泉幽咽洽香草;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繁體)。
  这不是一副普通的迎春联。其妙在上、下联都是九个字,其中的每个字都是由九划组成,这是对联中一种非常特殊的形式。古人称“消寒迎春联”。因从冬至(一九)到九九正好是八十一天,上、下联句笔划正好是八十一划。这样从冬至开始,每天写上下联各一笔,到九九的第九天,全联全部写完,至此,严冬已去,春到人间。故此,称此联为“消寒迎春联”。
  这种联构思精巧,须费尽心思,选择适当的字、词组句,又不能以辞害义,写起来有相当难度。古来以其难方显得此对珍奇。此联趣味性强,既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又可作为一份别致的日历。所以历来为人们称为联中上品,颇受一些人的喜爱。有人说它:“是对联写作的—个奇迹”,此话不虚。

(此外,还有置换对反节缩照应等法,以及在入门篇学习过的镶字镶嵌法。)

以上介绍的传统对联创作手法56种,主要是增长这方面的知识,随着大家创作对联或参与对句水平的提高,或许部分能够用上,已是很不错的了。学习班并不要求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

练习  1-5 

出句14山吞残日暮

出句15庭有余闲  露竹松风蕉雨

出句16:回廊袅袅玲珑曲(联绵对)(要求窈窕对玲珑)


 
  2016-12-07

48楼 云尔 翰林准  
 

附录2:实用联

6. 实用联的撰写(一)

对联的分类与对联撰写有关系。不明确对联的分类,就写不出内容准确有针对性的好对联来。

对联可以按用途分,也可以按表现形式分。

这一节先说按用途的分类。

按书写的内容和使用的范围划分,对联可分为两大类

实用联及文酬联。实用联是指有较强实用针对性的对联(装饰联),文酬联是文人拟制的无特殊应用的对联。

实用联有:迎春联、宅第联、官署联、寺庙联、行业联(酒馆联、理发店联、药店联、布店联、杂货店联、戏台联、会馆联)书斋联、名胜联、风景联、乔迁联、节日联、装饰联、婚嫁联、寿诞联、致挽联、墓祠联等;

文酬联有:治学联、题赠联、自勉联(座右铭联)、警世联、嘲讽联、戏谑联、交际(赠联、题答)联、谜语联、谐趣(工巧)联、应征联、自挽联、玻璃对等。

装饰联主要指用于美化环境的对联,如装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或宅第、厅堂的对联一般称楹联;装饰书房卧室、名画宝砚的对联等。

现将最主要的分述如下。

1. 春联

春联是以除旧迎新,言明愿望与追求,充满喜庆,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的对联,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时效性较强,应用最为广泛。如: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人逢盛世千家乐/户沐春阳万事兴

旭日祥云前门竞盛/春风化雨万物增荣

瑞雪冬梅红花映日展/春风杨柳佳卉向阳开

标格当如梅蕊,仙姿不争园内三春景 //精神应是牡丹,国色敢占人间一品香

——武汉*关成玉拟

年年春联各争异彩,不一而足。

2.寿联:

古往今来,为老年人祝寿赠送寿联,以表示美好的祝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而其中不少佳联妙对,读来趣味盎然,回味无穷。如:

.一般通用寿联:

寿名高北斗/福气比南山

乃文乃武乃寿/如竹如梅如松

.男通用寿联:

愿献南山寿/先开北海樽

桃花已发三层浪/玉树长含万里风

五色云中三瑞草 /九重天上万年松

.女通用寿联:

慈萱春不老 /古树寿长青

瑶池桃结千年宝 /玉井莲开十丈花

南极星临山岳动 /北堂萱映海天晴

.分龄男寿联:

四十寿:

不惑但从今日始 /知天犹得十来春

五十寿:

五十华筵开北海  /三千朱履庆南山

六十寿:

二回甲子春初度 /举国笙歌醉太平

七十寿:

从古称稀尊上寿 /自今以始乐遐龄

八十寿:

卓尔经纶传渭水 /飘然风致赴香山

大好良辰春光明媚 /重开令甲上寿期颐

九十寿:

九志曾留千载寿 /十年再进百龄觞

百龄寿:

瑶池桃熟三千岁 /海屋筹添一百春

百余寿:

寿晋期颐天年永远 /光增史乘人瑞流年

3.喜联(婚联):

为贺婚嫁、乔迁以及其它喜庆之事而作的对联,叫喜联。有的也专指喜庆婚嫁时贴挂的对联。如: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分月婚联有

.正月婚联:

春融花并蒂 /日暖村交柯

红梅吐艳迎淑女 /美酒飘香酬嘉宾

佳儿佳女成佳偶 /春日春人舞春风

.二月婚联:

柳暗花明春正半 /珠联璧合影成双

春花绣出鸳鸯谱 /明月香斟琥珀杯

杏坛春暖花并蒂 /兰闺日晴燕双飞

.三月婚联:

杨花扬喜气 /桃蕊挑新香

三月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烛引玉人

日丽风和门庭有喜 /月圆花好家室咸宜

.四月婚联:

美满姻缘天作合 /清明时节日初长

月应瑞萱增一叶 /丝添长缕结同心

.五月婚联:

绿竹恩爱意 /榴花新人情

花开并蒂蝴蝶舞 /连理同根杨柳青

凤管音谐金缕曲 /蝶衣粉溅石榴裙

.六月婚联:

荷开并蒂 /芍结双花

红烛映红靥 /白莲并白头

双飞黄鹂鸣翠柳 /并蒂红莲映碧波

.七月婚联: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沼花开并蒂莲

双星牛女窥银汉 /并蒂芙蓉映彩霞

银汉一泓看鹡波 /金风万里待鹏飞

.八月婚联:

月掩芙蓉帐 /香添锦绣帏

秋色平分佳节夜 /月华照见美人妆

吉日恰逢桂子熟 /新婚喜共月儿圆

.九月婚联:

蓝田曾种玉 /红叶自题诗

不劳鸿雁传尺素 /且喜秋声入洞房

彩笔生花书成锦字 /新诗撷艳体合香奁

.十月婚联:

彩日流辉迎凤辇 /祥云呈瑞覆鸾妆

梅花芳讯先春试 /柏叶吟怀小雪初

池生秋月竹叶秀 /帘映英姿笑声喧

11.十一月婚联:

凤振双飞翼 /梅开并蒂花

霜染竹叶藏青缕 /露滴梅花点黛眉

雪案初吟才女絮 /玉盆新供水仙花

12.十二月婚联:

雪里红梅放 /门前新人来

翠黛画眉才子笔 /红梅点额美人妆

白雪无尘如爱情纯洁 /红梅有信似婚姻初新

4. 挽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为挽联。 如《黄兴挽七十二烈士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精彩挽联多有。这里是一些通常可用的挽联。

通用挽联:

音容笑貌依旧 /亮节高风长存

身逝音容宛在 /风遗德业长存

春雨梨花千古恨 /秋风桐叶一天愁

挽男性联:

秋水蒹蔚溯回往哲 /青风桃李想象斯文

蒲剑斩邪魔高千丈 /榴花照眼血染双行
驾鹤难回终隔云山家万里 //骑鲸采石五百年明月重圆
挽女性联:
音容宛在 /懿德长存

绮阁风寒伤心鹤唳 /兰阶月冷泣血萱花

华月光寒韵满庭前含孝意 /愁去寂寞旌飘户外痛哀情

5. 筑屋联(宅第联、乔迁联)

1.上梁联:

旭日悬顶 /紫微绕梁

坚贞瞻柱石 /巩固庆沧桑

2.新房落成联:

楼台凌碧宇 /堂构焕朱门

甲第崇高闼 /天文焕紫微

横批:新祭奠定  日升月恒

堂构焕朱门 神来甲第崇高闼 //楼台凌碧宇 阙得天文映紫微

宅第楹联:

嵩岳大云垂九如献颂 /瀛洲甘雨润五色呈祥

颐和园排云殿联。

拙补以勤,问当年学士联吟,月下花前,留得几人诗酒;//
政余自暇,看此日名公雅集,辽东冀北,蔚成一代文章。
——王藻林题苏州拙政园远香堂联。

一天云水,东颖孤舟,听坡首落雪冰,使君肠与我似;//

四坐琴樽,西湖夜月,泛空舟浮河汉,居士酒为谁来。

——清东坡居士三苏祠联。

佳联每见,此不一一。

   

练习  2-1 

出句17:结合你所在单位或城市的具体情况,拟春联一副。

出句18:为某名胜或景点,拟联一副。


 
  2016-12-07

49楼 云尔 翰林准  
 

7. 实用联的撰写(二)

6.行业联:

1.药店联: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宁波名医范文甫自题。

纵使有钱难买命,须知无药可通神 //独有痴儿渐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2.酒店联:

诗甘称弟子 /酒不让先生。

——某地太白楼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河南睢州某酒店联。

黄酒童鸡风味 /白发老妪生涯。

——此联为沪上一老妪设一小摊,售黄酒白鸡而作联。

人我皆醉 /天地一沤。

——此联为上海望平街一酒肆名酒沤所悬之联。
浩歌不觉乾坤小 /酣饮方知日月长。

——此联为香港小陶芳酒楼所悬之联。

出天天大道本自然,自然跟天然 //后乐乐终身在忧处,忧处即乐处。

画本妙天然,此楼真高百尺;//人生行乐耳,有酒更进一杯。

——上二联长沙鱼塘街天乐居联。

3.理发店联: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磨砺以须 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 看老夫手段如何。

——此联为【清】石达开题理发店。

挥舞双拳,打遍天下英雄,莫敢回手 //运动寸铁,削平宇内豪杰,谁不低头

——此联为【清】樊云山题理发店

提起刀人人没法 /拉下水个个低头

搔首进门,对镜方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举足出店,顾景亦晓,妙手复还人,少年青春

4.戏曲联:

台前有泪原非我 /座上无声已入神。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候,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此联为镌刻在圆明园戏台上的楹联,纪昀所作。

未上台,谁是我,既上台,我是谁,谢观众,须知是我原非我。//

不认真,难做人,太认真,人难做,嘱诸生,牢记做人要像人。

——此联为刘竹贤题湖北云梦古戏台。

神是人装,鬼是人装,人是人装,七尺躯扮出千般模样。//车也走得,马也走得,走也走得,方丈地游遍海角天涯。

——贵州普定化处戏台。

两汉五代六朝十国,古古今今多变局。//一末二净三生四旦,重重叠叠上瑶台。

——此联为程道衡题湖北黄梅孔垅万年台戏台。

大千秋色在眉头,看遍翠暖珠香,重游瞻部;//五万春花如梦里,记得丁歌甲舞,曾睡昆仑。

——此联为龚鼎孳题北京某剧楼联。

5.茶馆联:

尝来皆适口 /咽去自清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

——【清]广州近郊三眼桥茶亭联。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浙江吴兴八里店茶亭联。

萍水聚行踪,南北东西,茶饮一杯分道去 //莲峰依美阴,晦明风雨,亭开四面待人来。

——澳门莲峰庙茶亭联。

客来能解相如渴 /火候闲评坡老诗。
——此联为民国时谭延岂撰长沙“天然居”茶馆联。用了司马相如患了消渴症和苏东坡赋诗论煮茶火候两个典故。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此联为魏启功做。

6.传统杂货铺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多为油盐店联。

影动半轮月 /香生一握风。

——此联为扇店用联。

远近模糊皆登快境 /重光日月幸遇昌时。

悬将小日月 /照澈大乾坤。

——上二联为眼镜店用联。

台上冰华澈 /人间月影清。

——此联为镜店用联。

不历几番锤炼 /怎成一段锋芒。

——此联为刀店用联。

与客偕行宜晴宜雨 /随身不厌可缩可伸。

——此联为雨具店用联。
苏季子当金钗 六国封相,//张公芝还宝带 五世其昌 

横批裕国便民

——当铺用联

进门来乌衣秀士 /出户去白面书生,

——剃头铺用联

驮山宝换国宝 宝归宝地 /以乌金卖黄金 金满金门。

——煤铺用联

7.照相馆联:

现出须眉都活泼 /看来毫发不参差。
绘色绘香绘声绘影 /有水有山有物有人。
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8.钟表店联:

可取以准 /勿失其时。

万千星斗心胸里 /十二时辰手腕间。

9.飨堂联:

长夜漫漫何日旦 /春愁黯黯独成眠。

——此联为长春园飨堂联。飨堂系寄停灵柩场所。此联为集唐诗嵌字。点题精当,集名自然,虽文人小技,亦不知呕几许心血。

10.家具店联:

佳木由来堪作器 /良工自古不遗材。

11.文具书店:

以六书传四海 /愿一刻值千金。

——此联为刻印店之联。
事业于今同刻鹄 /文心自古皆雕龙。

——某刻字店悬联。用成语“刻鹄类鹜”和“文心雕龙”书名作对,取材甚佳,切合刻字业。

以纯为体以静为用 /如玉之坚如砥之平。

——此联为纸张店。
玉露磨来浓雾起 /银笺染处淡云生。

——此联为纸张店。
质分蕉叶和烟断 /洁比梅花带雪磨。

——此联为纸张和墨店。

有迹可寻模传墨本 /无体不备意在笔先。

——此联为碑帖店。
鹅黄鸭绿鸡冠紫 /鹭白鸦青鹤顶红。

——此联为颜料店联。
丝绵麻店:

冷暖随人意 /缠绵动客心

此中皆锦绣 /以外少文章

布衣衣大雅 /舒服服高才

洗洗染染,胜似西施浣纱;//缝缝织织,赛过晴雯补裘
三尺冰弦弹夜月 /一天飞絮舞春风。

——此联为长沙市皇仓街一弹棉花小店联。

现在来叙述第二类,楹联和文酬联。

7.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的新楹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又如某寺联:

高瞻远瞩 见世上多少黎民疾苦 //大量宽容 装肚内几副菩萨心肠

楹联的一种——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如林则徐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俯仰无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8.其它文酬杂联:

1.

颂扬或劝勉他人用的对联。如龚自珍赠魏源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2.题答联:

如题答杭州灵隐寺冷泉亭问联
原联: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答联: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

泉自茶时冷起   峰从人处飞来

3.座右铭联:

头上有青天 作事须循天理;//眼前皆瘦地 存心不刮地皮 (清人)

升官发财 请走别路 /贪生怕死 莫入此门  (黄埔军校门口)

列为无产者  /宁不革命乎  (邓小平)

嫉恶如仇 几根傲骨横天下 //舍生取义 一颗头颅落状元 (汤祥瑞)

4.谐趣联:

    谐趣联以诙谐幽默取胜,除句式、字数合乎对联之外,其它格律可以不拘。如:

天作棋盘星作子 谁人能下 //地为琵琶路为弦 哪个可弹

大块投河 方知文从胡说起 //玉珠击鼓 始信诗由放屁来

踏倒磊桥三块石 /剪开出字两重山

昙花一现 怜尔有才偏早逝 //老树千年 愧我无能却后凋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春芍药,夏芙蓉,秋菊冬梅,吾乃探花郎,三江徐广义 //东紫薇,西长庚,南箕北斗,我来摘仙子,四川李调元

两舟同行 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 笛清怎比箫和

远观重重宝塔 六角四面八方 //近看纤纤玉手 五指二短三长

青溪沟 黄铁匠 扯红炉 烧黑炭 坐南向北打东西 //紫竹坝 朱裁缝 穿银针 弹灰线 量长比短分里外

黄狗过霜桥 点点梅花落地 //乌鸦跳雪地 片片竹叶朝天

太老夫子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尘 //养儿偏惯专为贼 偷得仙桃献母亲

月圆月缺 月缺月圆 年年岁岁 暮暮朝朝 黑夜尽头重见日 //花落花开 花开花落 夏夏秋秋 暑暑凉凉 严冬过后始逢春。

吸烟摇扇 目前风云聚会 //屙屎打屁 胯下雷雨交加

抓抓痒痒 痒痒抓抓 不抓不痒 不痒不抓 越抓越痒 越痒越抓  //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有生有死 有死有生 先生先死 先死先生//鼻孔子 眼珠子 珠(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 胡后生 后生(熹)长过先生

大箩是箩 小箩也是箩 小箩装进大箩 两箩合一箩 //棺材是材 秀才也是才 秀才装进棺材 两材合一材

世外人法无定法 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 何妨以不了了之

试问世间人 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请看座上佛 亦不过认得口自心来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大佛寺死个和尚  天竺国添一如来

弓背丝柳倒开花 蝴蝶仰采 //低头青莲斜结子 鹭鸶俯看

上下影摇波底月 不知影沉月浮 //往来人渡镜中梯 且看人直梯平

庙内无僧风扫地 /寺中少灯月照明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生烟夕夕多

日在东 月靠西 天上生成明字 //女位左 子居右 世间死定好人

独角兽 /比目鱼

壮士腰间三尺剑 /男儿腹中五车书

三尺天蓝缎 /六味地黄丸

登楼望南北 /行路吃东西

今日过断桥 断桥何日断 //明朝奔明月 明月几时明

穷老汉卖瓜 钢刀切瓜 下七刀 上八刀 刀刀分明  //酸秀才应试 冻雨洒窗 东二点 西三点 点点湿润。

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洞中洞隐龙

5.迷联:

白蛇过江 头顶一轮红日————油灯

乌龙上壁 身披万点金星————秤杆

曲颈先生上岸,两腿迈开八字步——(鹅)

扁嘴丫头下水,双脚拨乱九龙宫——(鸭)

     

练习  2-2 

出句19:为“清秋红叶”赠联一副,要求复句,每联至少11字(47式或74式)。

出句20:为自己拟一幅自勉联,至少七言,字多不限。


 
  2016-12-07

50楼 云尔 翰林准  
 

附录3:几种联赛格式

爱好对联的朋友在一起进行切磋竞赛,有几种常见的比赛规则。现在介绍如下。

一.  出上联(或下联),征对下联(或上联);

二.  指定主题(包括图片),自撰联。限字数,单句、复句或不限;限时或不限;

以上两种最为常见。中国楹联学会组织了二十余次联赛,大多采取这些形式。

例如:2007年举办的第22届联赛的赛题是:

1、应对联:
出句:一掷千金,夕阳客宿青峰栈
2
、命题联:
请以“全民迎奥运”为题撰写一副对联,单边47句式。

三.  按照排律格式联句。定主题,定韵脚,定时限。每人对一句,出一句,不得连续接对,接续的对句和出句自然要求“粘对”。最后评议接对质量和数量;

例如,最近中华诗词论坛海西板块进行的七排格式联赛:

规则规定:以“庆上元”为主题;以“七阳”为韵脚;第一个人(下面是“天涯客车”)先写同韵落脚一联(七律要求),再出一句。从第二个人开始,对前一人的出句一句,再为下一人出一句。出句自然必须与自己的对句相粘(平起或仄起一致)。

结果赛事纪录如下:

上元仕女赛灯忙,古国繁荣与日昌。【天涯客车】

应景诗家多浩叹,安时征客莫忧惶。【吟风道人】

良宵行乐须温酒,玉镜凝眸初试妆。【拒马河畔一闲人】

一院春风闻笑语,千家灯火照新乡。【仄仄平平】

诗情未尽团圆梦,满堂儿女祝安康。【白根路】

只应风骨浑如虎,莫道清纯未若唐. 【枕石不漱流】

热血盈胸歌盛世,丹心汇笔写华章。【云尔】

红霞紫气添风彩,酥雨祥云涨酒觞。【枕流不漱石】

不惮羸躯吟更瘦。为凭远志气应昂。【拒马河畔一闲人】

明朝点染千峰翠,异日飘飞五谷香。【枕石不漱流】

滴水犹堪荣小草,和衣难寐忆甘棠。【仄仄平平】
诗心遥寄多情月,本色当褒有义郎。【天涯客车】

未老青山夸健足,先衰碧水恨彷徨。【文若水】 

人随戎马难求逸,笔构灵犀不算长。【海雨天风】

韵海千言几诗外,春风百度万花旁。【仄仄平平】

冰消塞北江南绿,火热诗坛韵味芳。【枕石不漱流】

昔有骚人能独步,岂无墨客领先航。【客家魂】

江州又赋琵琶曲,大庆新开创业疆。【仄仄平平】

四海波涛歌九点,五湖舟楫泛天光。【风肥雨瘦】

兴农更拟桑田事,致富堪描快乐乡。【天涯客车】

椽笔千钧惩腐恶,黑云几朵失窝藏。【风肥雨瘦】

网坛民意悄然起,廉政清风大发扬。【风肥雨瘦】

红杏枝头初绽蕾,清风亭上更和阳。【白根路】

吟家何苦掉书袋?联句无由费脑浆。【风肥雨瘦】

但得家山添锦绣,敢抛热血铸辉煌。【天涯客车】

文心自许扪星斗,胸胆依然压太行。【拒马河畔一闲人】

我向云霄风正劲,君搜玉屑兴犹亢。【枕石不漱流】

凭栏不觉衣沾露, 倚马立成毫颖霜。【天涯客车】

君子可为天下事,高人不匿袖中方。【枕石不漱流】

欣逢盛世当秣马, 苦待佳人空断肠。【海雨天风】

一自河州千古唱,每经灵璧七情伤。【秋 夜 明】 

金樽颂酒青莲醉,玉碗陈情紫气茫。【海雨天风】

永郡风寒柳公骨,会稽日暖澹斋床。【吟风道人】

疏梅点点点幽径,奇句长长长锦囊。【枕石不漱流】

峰壑争从心眼入,海川纳自细涓滂。【天涯客车】

有容乃大平常语,无欲则刚挺拔杨。【秋 夜 明】

感悟心灵成妙韵,如来佛水落闲塘。【风肥雨瘦】

风吹竹叶秧歌劲,雨打莲盘花鼓狂。【秋 夜 明】

秃笔勤耕方寸地,浮云闲卧九重冈。【仄仄平平】

严冬过后春红即,挚友登门酒意张。【晨曦朝晖】
雅曲相邀天外客,俚歌羞献赋中王。【枕流不漱石】

诚心拾履吾能效,回首嗅梅皆可仿。【仄仄平平】

欲共清辉登桂殿,思随角羽弄莺簧。【枕流不漱石】

红牙绿绮凭君好,苦海甘泉任汝尝。【晨曦朝晖】
岳作纶巾云作带,心哀闰徵曲哀商。【海雨天风】

一从元白金兰后,多少英雄慕脊梁。【海雨天风】

……

四.  定意境,定时间,定字数(多为复句),自由拟联。评议质量;

例如:风之舞者提供的下面联赛:

1. 洛阳景胜为题,拟成联,单边字数16字以上,时间:16分钟。
水月千秋,金谷春晴,龙门山色,如斯美景皆归我,
烟云几笔,铜驼暮雨,马寺钟声,一脉风流尽入眸。

2. 人淡如菊写成联,单边15字以上,时间15分钟。
已做陶翁,不使折腰求五斗,且在篱边舍下,勤耕诗田半亩,
常读青简,还当扶醉饮三旬,暂于案上琴间,借取流水一弦。

3. 疑是玉人来 为题,拟成联,单边18字以上。

月色依依,凝注时,为尔隔墙翘首,心动中,怅惘意徘徊,醒了?醉了?
琴声袅袅,恍惚里,是谁扶案踌躇,风起处,萧疏花弄影,是耶?非耶?

4. 联题。意境:错过

一别经年, 眉梢眼角依稀是,
相思过往, 梦里樽中几度寻。

5. 联题  意境:花飞人独立
东风负我,依然春去花无冢,
明月瘦伊,最是红飞影孑然。

6. 联题。意境:奈何桥上逢知己 
大限将临,平生寂寞无人问,
无常早到,一梦欣然遇故人。

7. 联题。意境:恨我归来花已落
怅惘东风,经年负我簪花梦,
踌躇燕子,别后累春逐水情。

8. 联题,意境:相逢犹记春衫淡
流年似水,春衫犹系秋千架,

清泪无痕,旧梦独回燕子楼。

9. 联题,意境:相对两无言  
若此情殇,辜负当年明月,
如斯心事,等同别后春思。

10. 联题,意境:错付人间多少恨
弹指烟飞,空负这春风明月,良辰美景,
转头鬓老,错关心知己红颜,寂夜秋声。

11. 联题,意境:零落秋声今又是
声声慢,声声凌乱,似此秋声今又是,
字字幽,字字伶仃,如斯漏夜亦如昔。

12. 联题 意境:简约心事如烟淡
素纸青笺,惟记取春花秋月,曾经过往,
小桥流水,还徘徊蓝伞伊人,欲觅前缘。

13. 题联,意境:以花落伤春泪。单边18字,时间15分钟

薄幸伤谁,看一地残红落拓,犹叹东风摧好梦,

无凭似我,念千般韵致归空,依然流水负芳菲。

14. 分咏:汤圆,豆腐
蜜意从来藏腹里,
清白自此落盘中

15. 分咏:海棠,知了
潇湘笔底夺魁首,
白露枝头了余生

16. 合咏 化蝶
水月无缘终旧事,
庄周一梦许三生。

17. 题联,意境:红尘之外。单边8字以上,15分钟
不侍功名,蓬门以内梅知己,
独酌风月,琥珀杯中月旧邻。

18. 题联,意境:乱红飞过秋千去。单边15字以上,15分钟
翠色堆烟,一屏春味别章台,浮清泪,试问眉间依旧否?
沉香断梦,几重帘幕遮去路,语冰弦,休弹架上逝如昔。

19. 题联,意境:山居来客。单边7字以上,时间15分。
山居寂寞,柴扉轻叩何人访,
云径幽深,破履倒汲故友迎。

20. 题联,意境:宠辱不惊。单边8字以上,15分钟
一蓑烟雨任舟横,浮名淡却,
几度沧桑浮耳过,岁月等闲。

21. 题联,意境:雁。单边8字以上,15分钟
常为过客,来去间为谁捎书递简,
也是归人,扶摇处任尔寄梦飞秋。

22. 题联。意境:登楼,单边8字以上,15分钟
是处凭栏,清江一叶泊天际,
斯时扶醉,孑影空楼过楚声。

23. 题联。意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单边15字以上,20分钟

休言他垂垂老矣,一朝得意,便钓来江山八百载,

莫笑我弱弱稚乎,十二掌权,也赢得上古四贤名。

等。

其他格式的联赛可能还有,不尽一一。

    

     

(对联部分结束)


 
  2016-12-07

51楼 云尔 翰林准  
 
请不要在这里回帖。有问题发到自己的练习本去咨询。
 
  2017-08-20

【←前5页  [1] [2] 后5页→

共 51 条,目前41 - 51 条 共 2 页
我要评论
内容:  
图片:  
格式为.gif或.jpg或.jpeg,大小不超过300k。
登录系统   注册会员
 
首页
关于
站务
初学
帮助
榜单
楹联
 
鲁ICP备13026766号-1